岂无死绥志,恸哭向阴山。
失险六师破,冒围一士还。
仪床衣尚赤,墓道草空斑。
边衅何人启,忠魂绕汉关。

【注释】

挽王廷玉乃父:王廷玉,字仲达,号西斋,明末诗人、画家。

岂无死绥志:难道没有誓死不退的意志吗?

恸哭向阴山:悲痛地哭着到阴山。

失险六师破:战败的部队被攻破。

冒围一士还:一个勇敢的战士突围回来。

仪床衣尚赤:死者的床上还有红色的丧服。

墓道草空斑:坟墓的路上长满了荒草丛。

边衅何人启:边境的祸乱是谁造成的?

忠魂绕汉关:忠烈的魂魄萦绕在汉朝的边关。

【赏析】

《挽王廷玉》是明代诗人张煌言的作品。此诗是作者为王廷玉写的挽诗。王廷玉,字仲达,号西斋,明末诗人、画家,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亡以后,他以身殉国,抗清失败,投水自尽。这首诗是作者为他写的悼词。

“岂无死绥志,恸哭向阴山。”意思是说难道没有誓死不退的意志,悲伤地哭着到阴山。“阴山”即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长城的重要关口。这里用“阴山”代指边关。“恸哭向阴山”,表达了对王廷玉的哀悼和惋惜之情。

“失险六师破,冒围一士还。”意思是说失去了胜利的机会,六师被攻破;冒着危险突围回来的一位勇士。这里用“六师”指六军,即明末的六位大军统帅;“一士”指王廷玉自己。王廷玉在战争中不幸被俘,但宁死不屈,最终突围而归。这句诗赞扬了王廷玉的英勇和坚定。

“仪床衣尚赤,墓道草空斑。”意思是说死者的床上还有红色的丧服,坟墓的路上长满了荒草丛。这里用“仪床”指灵柩,“衣尚赤”指丧服,“墓道草空斑”指坟墓的路,“空”指荒芜。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王廷玉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边衅何人启,忠魂绕汉关。”意思是说边境的祸乱是谁造成的?忠诚的魂魄萦绕在汉朝的边关。这里用“汉关”指汉朝的长城关塞,也泛指边疆。王廷玉忠于明朝,忠于国家,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感动了后人,使他的魂魄一直萦绕在边疆地区。

整首诗通过对王廷玉的追忆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自己事业的追求和执着追求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