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箫声独上楼,伤心桃叶水空流。
一从南国春销后,谁复佳人字莫愁。
【注释】
1.寄陈八玉英:写给陈八玉英的信。玉英,即王凝之妻谢氏。谢道韫的哥哥,与谢安齐名,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王凝之被司马道子杀害后,谢道韫写了《祭夫文》,字迹秀美绝伦,人们称之为“兰亭集序”。
2.一从南国春销后:自从南国春天过去之后。一从,自从。销,消逝。
3.莫愁:古乐府曲名,相传是汉代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所作。
4.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诗,通过写自己独上高楼、听箫声而想到远方亲人,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情为主,情景交融,意境清幽。
【译文】
独自登上姑苏城楼,听到何处传来的箫声?看到桃花落尽、江水东流的空濛景象。自从南国美人谢道韫去世后,谁还再能写出那样动人的佳句?
【诗词鉴赏】
这首诗开头两句为倒装句式,起势不凡。前一句“何处箫声独上楼”是说,我独自登上了姑苏城楼,听到的是什么地方吹来箫的声音呢?这里“独上”二字极言其孤独寂寞之状,而“何处”二语则又把诗人的情感引向了远方。诗人登楼而“独”,是因为他听到的不是人间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又来自“何处”,更说明这声音不是来自尘世。“萧声”二字是诗中一个关键性的字眼,它不仅暗示出诗题,也点出了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和内容。“独上高楼”这个动作,既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之感,同时也暗示出他的某种期待。这种期待是什么呢?下面一句就是答案。“伤心桃叶渡头风”中的“伤心”二字正是诗人内心活动的真实写照。这一句的意思是:我独自一人登上姑苏城楼,听到的是什么地方吹来的箫声呢?哦,原来是从那曾经有我伤心往事的桃叶渡口传来的。桃叶渡口位于姑苏城西郊,这里曾经是谢太傅(即谢安,谢道韫的父亲)的别墅所在的地方,所以后人常称此地为“桃叶渡”。“伤心”,在这里既是实写,又有虚指。“伤心”一词,既写出了作者听到箫声时的心境,也暗示了自己身世飘零、漂泊不定的身世之感。
第三句是承上而来的进一步发问:“一从南国春销后,谁复佳人字莫愁。”“谁复”二字表明诗人此时已经没有了往日那种欢欣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伤感。这句诗的意思是:自从南国美人谢道韫去世以后,又有谁能写出像她一样美好的诗句呢?谢道韫是晋朝著名的才女,她的诗作在古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后人誉为“兰亭集序”,流传至今。谢道韫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容貌姣好、气质高雅,因此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和爱慕。谢道韫去世的消息传来后,人们无不为之感到痛惜和惋惜。谢安对此也十分悲痛,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诸人还东山,吾今与汝西迈……吾虽无功于天下,而曹志尚存。每思足下至心于孤,过同骨肉,情深咫尺,自顷已来,见欲扶病相见,日日相催。”谢安之所以如此悲伤,正是因为他和谢道韫之间的夫妻情谊深厚,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彼此间的感情也最为密切。而如今谢道韫已经去世,这种夫妻之间的情谊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四句“一从南国春销后,谁复佳人字莫愁”,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忧虑。“一从”二字表示自从南国美人谢道韫去世以后,再也没有谁能写出像她那样的诗句了。“莫愁”,原指东汉末年的歌女,也是谢道韫的字。谢道韫嫁给了大将军王凝之,但两人感情不和,不久便离婚了。后来王凝之又被司马道子所杀,谢道韫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祭夫文》。在这篇祭文里,谢道韫用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王凝之的怀念之情。其中“一去音书缘断绝,经年不省慧灯光”这两句话,更是被人们广为传颂。谢道韫去世后,人们纷纷为她撰写悼念文章,但没有人能够写得和她一样美好。
这首诗以情为主,情景交融,意蕴深远。全诗以情为主,情景交融,意境清幽。通过对自己登城楼而听到箫声、见到江水东流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