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宇宙内,湖海亘其中。
窅冥不可测,光怪乃相同。
精灵之所聚,不雕而玲珑。
彼以楼閤见,此以城郭通。
非烟亦非雾,如画兼如梦。
迩者湖上人,历历识形容。
卜基在重渊,积水避天工。
屋舍分闾里,疆界限提封。
宛然一岩邑,远与列郡雄。
烟火何必设,桑柘自成丛。
依稀闻鸡犬,曷为无人踪。
兹岂鲛人室,或者冯夷宫。
冥奇良可怀,禹穴未足穷。
耕钓广异闻,羡尔泽畔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和语言特色。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作,然后根据选项分析判断。此题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此题要求对“巢湖见图”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其艺术特点。“茫茫宇宙内,湖海亘其中”,诗人从宇宙之广,湖海之深来写巢湖的浩瀚,表现了作者的惊叹之情;“窅冥不可测”一句中“窅冥”一词写出了巢湖的浩渺无际,“光怪乃相同”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想象。“精灵之所聚,不雕而玲珑”两句,用精粹、精巧来形容巢湖的美丽与神奇。“彼以楼阁见,此以城郭通”,运用比喻手法将巢湖比作楼阁、城郭,表达了自己对巢湖美景的赞美之情。接下来几句是诗人对巢湖美景的进一步描绘,“非烟亦非雾,如画兼如梦”,“迩者湖上人,历历识形容”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巢湖的真切感受,“卜基在重渊,积水避天工”,写出了巢湖的形成过程,“屋舍分闾里,疆界限提封”,表现了巢湖周边环境的美好,“宛然一岩邑,远与列郡雄”,写出了诗人对巢湖景色的赞美之情。“烟火何必设,桑柘自成丛”,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写出了诗人对巢湖周围自然环境的喜爱。最后两句“兹岂鲛人室,或者冯夷宫”是对巢湖神秘传说的描绘,“冥奇良可怀,禹穴未足穷”两句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茫茫宇宙之中,湖海横亘其中。
深邃幽远难以猜测,奇异景象同样相似。
精灵聚集的地方,不需雕饰便显得玲珑剔透。
那是一座楼阁建筑的宫殿,这里却是城池相连的城墙。
它不是烟雾也不是雾气,宛如一幅画也如同一场梦。
最近的人站在湖上,能够清楚地看见它的形迹。
巢湖的地基筑在深渊之上,湖水避开了天公的造化。
房屋楼台划分着邻里街道,边界范围划分着州郡疆域。
仿佛一个山岩小邑,远远地与列郡的雄壮不同。
炊烟炊火并不需要设置,桑树和柘树自然生长繁茂。
依稀听见鸡犬声声,为什么没有人影踪迹?
这难道是鲛人的家,或许又是冯夷的宫殿。
令人感到惊奇奇妙,但还不够去探尽禹王的洞穴。
渔耕打鱼广为人知,羡慕那些在岸边劳作的人。
赏析:
《巢湖见图》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六句写巢湖之景,后四句抒情咏怀。诗人从宇宙之广,湖海之深来写巢湖的浩瀚,表现出自己的惊叹之情;“窅冥不可测”“光怪乃同 样”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形象的想象;“精灵之所聚”“不雕而玲 珑”两句用精粹、精巧来形容巢湖的美丽神奇;“彼以楼阁见”两句用比喻手法将巢湖畔的楼阁比作楼阁、城郭,表达了作者对巢湖美景的赞美之情;以下几句进一步描绘了巢湖周围的景色,“非烟亦非 雾,如画兼如梦”写出了诗人对巢湖的真实感受;“迩者湖上人,历历识形 容”两句,写出诗人对巢湖周边环境的美好记忆;“卜基在重渊,积水避天工”,描写了 巢湖的形成过程;“屋舍分闾里,疆界限提封”写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热爱和赞 美之情;“宛然一岩邑,远与列郡雄”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巢湖景色的赞美之情;“烟火何 需设,桑柘自成丛”是对巢湖周围自然环境的喜爱;最后两句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