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削万仞,九峰势千折。
闻昔姚墟氏,于此藏精血。
日月閟元宫,星辰走列阙。
山精慑不骄,灏气空自结。
兹山阅混沌,徼外西南绝。
群峰都相向,偶以九成列。
一经南巡后,名目胪然别。
悲哉章句儒,若作九疑说。
徒使名山灵,劳劳破齿舌。
余亦楚狂人,抗志慕前哲。
浮湘登绝巘,壮游转击节。
故陵想遗弓,羹墙顾残碣。
深山有野人,重瞳授真诀。
终当问崆峒,无使鸿蒙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题目为《题九疑山》,描述了九疑山的壮丽景色和传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一峰削万仞(yìn),九峰势千折(shé)。
    【注释】:山峰如削,直冲云霄;群峰参差,形态各异。
    【赏析】:开篇描绘了九疑山的雄伟壮观,山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2. 闻昔姚墟氏(yáo xū shì),于此藏精血(jīng xuè)。
    【注释】:传说中的姚墟氏在此地隐居,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
    【赏析】:这里提到了姚墟氏的传说,暗示了九疑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日月閟元宫(bì yuán gōng),星辰走列阙(xīng tiān zǒu liè quē)。
    【注释】:太阳和月亮守护着古老的宫殿,星星在宫殿的周围闪烁。
    【赏析】:描绘了九疑山夜晚的美丽景象,充满了神秘感。

  4. 山精慑不骄(shèn bù jiāo),灏气空自结(hào qì kōng zì jié)。
    【注释】:山中的神灵被震慑,不敢骄傲;浩瀚的气息自由地凝聚在一起。
    【赏析】:这里的“山精”指的是神话中的神兽或神灵,他们被九疑山的威严所震慑,不敢轻易显现。

  5. 兹山阅混沌(zī shān jué chún hòu),徼外西南绝(jiǎo wài nán xī jué)。
    【注释】:这座山见证了宇宙的诞生和混沌状态,位于遥远的西南边陲。
    【赏析】:表达了九疑山在宇宙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它见证了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

  6. 群峰都相向(qún fēng dū xiāng xiàng),偶以九成列(ǒu yǐ jiǔ chéng liè)。
    【注释】:群峰相互对峙,形成了九成的排列格局。
    【赏析】:描绘了九疑山的地形特点,山峰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阵列。

  7. 一经南巡后(yī jīng nán xún hòu),名目胪然别(míng ér lú rán bié)。
    【注释】:皇帝巡视南方之后,给九疑山起了新的名字并予以区分。
    【赏析】:反映了古代帝王对地方名胜的重视,以及对当地文化的推崇。

  8. 悲哉章句儒(bēi zāi zhāng jù rú),若作九疑说(ruò zuò jiǔ yí shuō)。
    【注释】:悲哀的是那些只知道章句的儒家学者,他们竟敢对九疑山妄加评说。
    【赏析】:批评了那些只注重文字而忽视实际的儒家学者,他们的学问没有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

  9. 徒使名山灵(tú shǐ míng shān líng),劳劳破齿舌(láo láo pò zhú shé)。
    【注释】:只会让名山的神灵感到烦恼,让人们的言辞变得空洞无力。
    【赏析】:表达了对于只会谈论而不行动的人的讽刺,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10. 余亦楚狂人(yú yì chǔ kuáng rén),抗志慕前哲(kàng zhì mù qián zhé)。
    【注释】:我也像楚国的狂人一样,仰慕古代圣贤的智慧。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11. 浮湘登绝巘(fú xiāng dēng jué yǎn),壮游转击节(zhuàng yóu zhuǎn jī jié)。
    【注释】:我乘船渡过湘江,登上了陡峭的山峰,尽情享受旅行的乐趣。
    【赏析】:描绘了诗人乘坐船只游览湘江的场景,展现了他豪放的性格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12. 故陵想遗弓(gù líng xiǎng yí gōng),羹墙顾残碣(gēng qiáng guàn cán jié)。
    【注释】:旧时陵墓上挂着弓箭,墙壁上刻着断碑残垣。
    【赏析】:回忆了过去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13. 深山有野人(shēn shān yǒu yě rén),重瞳授真诀(chóng tóu shòu zhēn jué)。
    【注释】:深山中有隐士,传授给他真正的道法。
    【赏析】:赞美了深山中隐士的修行成果,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修道的向往之情。

  14. 终当问崆峒(zhōng dāng wèn kōng tóng),无使鸿蒙裂(wú shǐ hóng hú liè)。
    【注释】:总有一天要问崆峒山,不要让混沌破裂。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道教哲学的理解。

这首诗是李白借九疑山的自然风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对九疑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