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结合具体的诗情画意进行赏析,注意抓住关键句品析,同时要熟知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并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切不可随意作答. “寄贵清山素公”:寄语青山的素朴高僧.寄:赠;素公:素白的僧人.“往来成二老”,诗人以“二老”自居,说明自己与素公交往甚久.往来:指往来于寺中与诗人相会.“风味忆三玄”
诗句释义 1 “金天观感怀”: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的题旨,即作者在金天的观中感慨、抒发情怀。"金天"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场景,而“观感怀”则表达了诗人在此地所感受到的某种情感或思考。 2. “琼宫龙尾北”:这里的“琼宫”可能是指一个美丽、珍贵的地方,“龙尾北”则可能暗示了这个地方的某个特征或者位置。整句的意思是说,诗人站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可能是皇宫),面向北方。 3. “灏气肃金天”
兰州行 金城睥睨蔽旌旄,届注黄河深作濠。 关门西通沙井曲,塞垣东绕摩云高。 汉家防寇赵营平,能逐先零使遁逃。 至今皋兰绝毳窟,维舟铁柱铭功劳。 河间礼乐真龙种,梁苑词华落凤毛。 炎衰无复灵光殿,金天观外生蓬蒿。 设网洪流鲂鱮泣,合围空碛虎狼号。 将军已定天山箭,节度从容佩吕刀。 五泉不敢来饮马,哥舒休使战临洮。 注释: 1. 金城:指兰州,古代称兰州为“金城”。睥睨:侧视的意思,形容目光炯炯有神
1. 诗句解读与译文 - 老君山在眼:形容山的宏伟壮观,仿佛近在眼前。 - 日夕起秋烟: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色,烟雾缭绕,如同秋天的气息。 - 翠落孤云外:形容山林中的树木翠绿如画,孤独地飘落在云朵之外。 - 丹含反照边:指夕阳映照出的山色如同丹红,美丽动人。 - 鸟飞知去路:鸟儿飞翔时能辨识方向,暗示着山林中的道路清晰。 - 鹿过想耕田:鹿群走过时,让人想象着那片土地上辛勤耕种的景象。 -
【解析】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诗,全诗以“大夏”为题,借古吊今,慨叹汉家将才不遇,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其一,首句“罕豪已附汉”,意思是说汉代的将领们已经归顺了汉王朝。这里所说的“附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时的一些地方军阀、民族上层人物投靠汉朝,他们被称为“附汉”,而东汉初年的将领如马援、班超等人则被称为“附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附汉者都是英雄豪杰,他们曾经是汉朝的开国功臣
宁河王邓愈祠 将军麟阁与云齐,绝塞荒祠落日低。 不是扪苔寻断碣,更无人说邓征西。 注释:宁河王,即明朝开国元勋邓愈的封号;宁河,是邓愈封地的名称;麟阁,汉代麒麟阁,宣帝追念功臣的地方;云齐,形容邓愈的功绩高耸入云;荒祠,荒芜的祠堂;落日低,夕阳西下的景象;扪苔,用手触摸苔藓寻找碑文;探求历史遗迹;断碣,指被时间侵蚀而残缺不全的石碑;邓征西,指的是明朝开国元勋邓愈的尊称
羌中风土诗其一 地瘠民如寄,穷乡半古庄。 开荒聊种麦,懒织不栽桑。 寒水鱼无乐,春山草尚黄。 耕田难得穫,更觅禹馀粮。 注释: - 羌中风土诗:指唐代诗人杜甫的《羌村五首》中的前四首。其中第一首即为“地瘠民如寄,穷乡半古庄。” - 地瘠民如寄:形容土地贫瘠,人民生活艰难,像寄居在他乡一样。 - 穷乡半古庄:指乡村荒凉,一半保持着古时候的风貌。 - 开荒聊种麦:为了生存
这首诗是一首拟古诗,模仿古代的风格和韵律创作而成。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有客唱白雪,岂惟和者稀。(有人高歌白雪之曲,难道只有少数人能唱出?) 注释:白雪,即《白雪歌》。 2. 下里会成群,顾曲纷是非。(民间的歌女会聚集在一起,讨论歌曲的好坏和争论谁是谁非。) 注释:下里,指平民百姓。 3. 奈此数千人,孤响何因依。(这些人成千上万,他们的歌声为何能引起我的关注呢?) 注释: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下面逐句解释: 南山谣 南山,即庐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此诗为白居易对友人卢虚舟(虚舟)的赠别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和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 池中有灰,石中无煤。 池塘里长满了淤泥,石头里却没有煤。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描绘了庐山的自然风貌。山中多有泥土,而山上没有煤炭资源。这既反映了庐山的地理环境特点
游贵清山 一径入松林,禅房万壑深。 看峰残积雪,啸谷应清音。 鸟下僧厨食,云归香树阴。 偶随方外喜,已觉净吾心。 译文: 走进深深的松树林中,我发现了一座禅房。在山上,山峰上覆盖着一层积雪。山谷中的风声听起来非常清晰。鸟儿们飞下来在僧房前的厨房里觅食,而云雾也随着云朵回到了香树林的树阴下。偶尔跟随自然的喜悦,我已经感觉到内心的清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间景色和修行者的心境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