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瘠民如寄,穷乡半古庄。
开荒聊种麦,懒织不栽桑。
寒水鱼无乐,春山草尚黄。
耕田难得穫,更觅禹馀粮。
羌中风土诗其一
地瘠民如寄,穷乡半古庄。
开荒聊种麦,懒织不栽桑。
寒水鱼无乐,春山草尚黄。
耕田难得穫,更觅禹馀粮。
注释:
- 羌中风土诗:指唐代诗人杜甫的《羌村五首》中的前四首。其中第一首即为“地瘠民如寄,穷乡半古庄。”
- 地瘠民如寄:形容土地贫瘠,人民生活艰难,像寄居在他乡一样。
- 穷乡半古庄:指乡村荒凉,一半保持着古时候的风貌。
- 开荒聊种麦:为了生存,只能勉强开垦荒地种上一些麦子。
- 懒织不栽桑:懒得编织,不愿意种植桑树,因为种植桑树的收益不高。
- 寒水鱼无乐:在寒冷的水里,鱼儿没有乐趣,因为它们无法找到食物。
- 春山草尚黄:春天的山上,草色依然呈现出黄色,说明春天还没有过去。
- 耕田难得穫:耕作田地很难有收获,因为收成往往不佳。
- 更觅禹馀粮:更加努力地去寻求那些多余的粮食,以度过困难的日子。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羌村所见所感的记录,通过描绘羌村的风土人情和农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真实地描绘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未来的无奈期盼。诗中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