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中有灰,石中无煤。
持此镵斧,伐彼崔巍。
宁耕渭阳田,不用陇西钱。
折我肱,塌我肩。
谁为此,老君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下面逐句解释:
南山谣
南山,即庐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此诗为白居易对友人卢虚舟(虚舟)的赠别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和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
池中有灰,石中无煤。
池塘里长满了淤泥,石头里却没有煤。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描绘了庐山的自然风貌。山中多有泥土,而山上没有煤炭资源。这既反映了庐山的地理环境特点,也暗示了作者在仕途上的不顺和内心的无奈。
持此镵斧,伐彼崔巍。
手持这把利斧,砍伐那些高大的山峰。这里的“崔巍”形容山峰高大雄伟。诗人用“持此镵斧,伐彼崔巍”比喻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却被世俗所束缚,无法施展抱负。
宁耕渭阳田,不用陇西钱。
宁愿在渭阳(即今天的陕西一带)耕种田地,也不羡慕陇西(今甘肃一带)的钱财。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世人,要追求真正的幸福,而不是贪图物质享受。
折我肱,塌我肩。
我的肱骨被人折断,我的肩头被人击垮。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政治风波中遭受打击的痛苦经历。这里的“肱骨”和“肩头”分别象征身体的两大部位,象征着诗人的事业和声誉。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遭受打击后的无奈和悲愤。
谁为此,老君山?
是谁造成了这一切,让我们走到了老君山(今陕西省户县)?这里的“老君山”指的是庐山,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的遭遇。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和对人生坎坷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体的政治讽喻诗,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池中有灰”暗指官场的污浊,“石中无煤”象征无才之人的困境,“持此镵斧”比喻自己虽有才能却难以施展。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反问等手法,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