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翁能爱竹,又与竹传神。
万户不须等,一枝犹可人。
渭川烟外晚,湘水雨馀春。
终日宜相对,应忘径造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一幅画中的竹子。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阿翁能爱竹,又与竹传神。(注释:阿翁,即阿翁的竹画,指胡去华。能爱竹,意指对竹子的喜爱;又与竹传神,意指画得生动传神,仿佛竹本身一样。)
万户不须等,一枝犹可人。(注释:万户,这里比喻大户人家;不须等,表示不必多此一举;一枝,指画中的一根竹子;犹可人,意指这根竹子虽小,却很吸引人。)
渭川烟外晚,湘水雨馀春。(注释:渭川,指渭河两岸;烟外晚,形容夕阳下的山水景色如烟雾般朦胧;湘水,指湘江之水;雨馀春,意指春雨过后的春天景色。)
终日宜相对,应忘径造频。(注释:终日,意为整天;宜相对,表示应该经常欣赏这根竹子;应忘径造频,意指应该忘记去观赏其他景物,而专心致志地欣赏这根竹子。)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赞美胡去华画竹之作。全诗以“阿翁”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竹子的喜爱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绘手法,将竹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最后一句“应忘径造频”,更是体现了诗人对这幅画的极高评价。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