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景无纤尘,青松翠色分。
峰峦晴带雨,石径晓连云。
举目疑天近,回头觉日曛。
渔樵不到处,真可避妖氛。
【注释】
大坳山:指江西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余县东北。岩景无纤尘:山岩景色没有一点灰尘。
青松翠色分:苍翠的松树枝叶分明。
峰峦晴带雨:山峰连绵,好像晴天也有雾气缭绕。
石径晓连云:石阶小路早晨与云雾相连。
举目疑天近:抬头望去,好像天地相接。
回头觉日曛:回首四望,只见太阳快要落下了。
渔樵不到处:渔夫樵夫不到这地方来。
真可避妖氛:这里真是可以躲避妖魔鬼怪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游历江西大庾岭后写的一首七律。诗中描绘了大庾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庾岭的喜爱之情。
首联“岩景无纤尘,青松翠色分”,写景如画,清新自然。岩景无纤尘,形容山岩的清洁,没有一丝灰尘;青松翠色分,则写出了松树的苍翠之色,分外鲜明。这里的“岩”指的是山岩,“景”指的是景色,“纤尘”是指细微的尘埃,“青松翠色分”则是说青松的颜色清晰可见,仿佛分成了两部分。
颔联“峰峦晴带雨,石径晓连云”,进一步描绘了大庾岭的风景。峰峦晴带雨,意思是山峰连绵起伏,好像是晴天也带有雨意;石径晓连云,意思是石阶上的小道早晨与云雾相连。这里的“连”是连接的意思,而“晓连云”则是说在早晨的时候,石阶上的道路与云雾相连。
颈联“举目疑天近,回头觉日曛”,描写了诗人登山时的感受。举目疑天近,意思是抬头仰望,似乎天空和地面相接,有一种接近的感觉;回头觉日曛,意思是回过身来,却觉得太阳快要落下去了。这里的“疑天近”和“觉日曛”都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感受,使得整个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尾联“渔樵不到处,真可避妖氛”,表达了诗人对于大庾岭的喜爱之情。渔樵不到处,意味着渔夫和樵夫都没有到这里来;真可避妖氛,则是说这里真是可以躲避妖魔鬼怪的地方。这里的“避妖氛”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之情,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讽刺。
整首诗通过对大庾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也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如用“无纤尘”、“分”、“晴带雨”、“晓连云”等词句来形容景物的特点,使得整个诗句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