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凭虚眺,芳丛绕梵宫。
乱山疑雾重,定水觉潭空。
澹影松关引,浮光石窦通。
已无尘垢累,冷露滴梧桐。

诗句释义:

  1. 月下凭虚眺:“凭虚眺”意指站在高处,借助月光来远望。此句描绘了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站立高台或山峰之巅,放眼四望的情境。
  2. 芳丛绕梵宫:“芳丛”指的是充满芳香的花丛,“梵宫”可能是指佛教寺庙中的宫殿,或者泛指某种神圣之地。这句表达了花丛环绕着某个神圣或美丽的场所。
  3. 乱山疑雾重:“乱山”形容群山杂乱无章,“疑雾重”表示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这句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观,其中群山被薄雾笼罩,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幽深的气息。
  4. 定水觉潭空:“定水”意为平静的水,“潭空”则指潭水清澈见底,空旷无物。这句表现了水波不惊、水面如镜的平静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的意境。
  5. 澹影松关引:“澹影”指的是淡淡的影子,“松关”可能是指松树间的小道或关卡,也指松树本身。这句描述了在松木林间漫步时所见到的光影之美,以及由此产生的宁静之感。
  6. 浮光石窦通:“浮光”形容光线浮动,“石窦”指的是岩石上的裂缝或孔道,“通”表示相连或相通。这句描绘了通过这些缝隙可以看到的天空或远处的景象,展现了一种穿透迷雾、通向远方的空间感。
  7. 已无尘垢累:“无尘垢累”意味着没有任何污垢和累赘,这里可能比喻心灵的纯净和无暇。这句强调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洁净和高尚。
  8. 冷露滴梧桐:“冷露”指的是清凉的露水,“梧桐”可能是指梧桐树或其他树木。这句描绘了秋夜中,露水从树上滴落,落在梧桐叶子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清而静谧的氛围。

译文:
在月光的照耀下,我站在高处眺望。四周都是芬芳的花丛,围绕着一座神圣的梵宫。群山被薄雾笼罩,仿佛一片迷茫。平静的水面上,仿佛是一片无边的天空。淡雅的影子映照在松木之间,形成了一个通道。穿过岩石的缝隙可以看见外面的天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我的心已经没有世俗的困扰,只有清凉的露水从树叶上滴落。

赏析:
这首诗以夜晚的景色为主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感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世界。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融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