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卓锡慧波生,灵沼居然净业成。
山为留人青未了,水因听法止无声。
探来象罔成元赏,抱向骊龙稳不惊。
漫为隋珠能照乘,暗投今已误平生。
重游珠泉
几年卓锡慧波生,灵沼居然净业成。
山为留人青未了,水因听法止无声。
探来象罔成元赏,抱向骊龙稳不惊。
漫为隋珠能照乘,暗投今已误平生。
【注释】
珠泉:即南岳衡山脚下的南天柱峰下的水帘洞。唐初诗人刘宪曾隐居于此,后人称他为“南岳先生”。
几年:几年前。
卓锡慧波生:指南岳僧人慧远法师在石鼓山上建寺,以泉水供佛,泉水涌出的地方叫“惠远井”,也称“慧波池”。
灵沼居然净业成:指慧远法师在此地修行成道,成就了净土宗的信仰。
山为留人青未了:意为山峦依旧,但人事已经改变。
水因听法止无声:意为因为听了佛法,所以心无杂念,不再有任何声响。
象罔(wǎng)成元赏:指《象罔》一书被认为是元朝时期的作品。
抱向骊龙稳不惊:意为抱着骊山,就像抱着一条龙一样,一点也不感到害怕。
漫为隋珠能照乘:意为随便拿着一颗隋朝时期的珍珠就可以用来驾车,比喻做事不认真、随意。
暗投今已误平生:意为现在的做法是错误的,与自己的本意相悖,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在南岳衡山脚下的水帘洞旁的南天柱峰下,有一座寺庙,名叫慧远寺。作者通过描绘这座寺庙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过去行为的反思。
诗的开头两句,“几年卓锡慧波生,灵沼居然净业成。” 意思是说,几年之前,我在这里建立了寺院,这里的水波潺潺,仿佛是佛祖的智慧之水涌出,使得这片土地清净如佛,成为了一个净土宗的信仰中心。这两句话通过对南天柱峰下水帘洞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曾经在那里修行过,对于那里的环境非常熟悉。
接下来的句子,“山为留人青未了,水因听法止无声。” 意思是说,山峦依旧,但人事已经改变。因为听了佛法,所以心无杂念,不再有任何声响。这两句话是对前面诗句的进一步阐述,表达了对于过去修行经历的回忆。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对于自然和佛法的理解更加深刻。
最后两句,“探来象罔成元赏,抱向骊龙稳不惊。” 意思是说,因为抱着骊山,就像抱着一条龙一样,一点也不感到害怕。这句诗是对前面描述的景物的进一步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佛法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对于自然和佛法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南天柱峰下水帘洞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佛教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过去行为的反思。通过对自然和佛法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