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名山望里赊,登临此日兴无涯。
林端石径云随陟,空外昙花象不遮。
僻境偏多穿茑蔓,闲身能是卧烟霞。
依违恍若尘心洗,好向医王问法华。
游都峤洞
指点名山望里赊,登临此日兴无涯。
林端石径云随陟,空外昙花象不遮。
僻境偏多穿茑蔓,闲身能是卧烟霞。
依违恍若尘心洗,好向医王问法华。
注释:
- 指点名山望里赊:指点着名山,望着遥远的地方。赊,远的意思。
- 登临此日兴无涯:登临这一天,心情非常高兴。兴,兴趣、兴致。
- 林端石径云随陟:树林的末端,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云雾随着我攀登而上。陟,登山。
- 空外昙花象不遮:空中的昙花好像没有遮挡一样,非常漂亮。空,虚空的意思。
- 僻境偏多穿茑蔓:偏僻的地方有很多藤蔓植物。僻境,偏僻的地方,指洞穴内环境幽静。
- 闲身能是卧烟霞:闲散的身体能像卧在烟霞中一样舒适。闲,闲适,悠闲的意思。
- 依违恍若尘心洗:犹豫不定的样子,好像把尘世的心灵洗涤了一番似的。依违,犹豫不决。
- 好向医王问法华:最好去请教佛法高深的人(如佛祖)。好,最好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山洞时的景色和心境。首联“指点名山望里赊,登临此日兴无涯”,诗人站在山洞前,遥望着远方的山峦,心情无比激动。颔联“林端石径云随陟,空外昙花象不遮”描绘了他沿着石径攀登的景象,以及在空旷的空气中欣赏昙花的美丽。颈联“僻境偏多穿茑蔓,闲身能是卧烟霞”表达了他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舒适。尾联“依违恍若尘心洗,好向医王问法华”则表现了他对于佛法的向往,希望能通过修行来净化心灵。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体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