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庐不住世,高挂白云间。
削壁堪容足,构斋未易攀。
山门风自扫,石扃月为环。
下界多尘溷,清香满袖还。

【解析】

此诗的注释,主要围绕诗句中的关键词来写。例如:精庐(僧人居住的茅屋)不住世,高挂白云间(指僧舍建在半山腰);削壁堪容足,构斋未易攀(指寺庙的墙壁很高,人很难爬到顶,寺内的斋房也不容易上去);山门风自扫,石扃月为环(指山门口有风自动扫尘,寺门的锁被月光照亮而显得格外明亮)。

译文:

住在山顶上的茅屋,没有世俗的烦恼,高挂在白云之间。

削壁可以容下人的脚,而要进入寺院却很难攀登。

山门前有风自动打扫灰尘,寺门上有月亮照得光亮。

山下有许多尘土,但山上的清香却满溢衣袖。

赏析:

此诗以“游悬空寺”为题,描写了游人登上悬空寺时所看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平实,形象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精庐不住世”,点出“游”字。“精庐”,是指僧人居住的茅草屋子,这里特指游人登临所见之茅屋。“住世”二字,表明了这所茅屋不是一般的居处,而是远离尘世的高洁之所。“高挂白云间”,是说这座茅屋建造在高高的山崖上,悬挂在蓝天白云之间。“悬空寺”,因它建筑在陡峭的悬崖壁上而得名。

中间两句“削壁堪容足,构斋未易攀”,描写了游人登临所见之寺。“削壁”,形容山崖陡峻,峭壁如刀削般直插云霄。“堪容足”,是说这座山崖虽然险峻,但是足够容纳双脚站立。“构斋”,即修建斋室。“未易攀”,意思是说难以攀登。“高挂白云间”,是说这座山崖虽然险峻,但是足够容纳双脚站立;“构斋未易攀”,是说要想到达寺内,必须攀爬而上。两句诗通过描写山崖和斋室,把诗人的所见所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山门风自扫,石扃月为环。”,描写了游人登临所见之景。“山门风自扫”,“山门”,是寺庙的大门。“风自扫”,意思是说风吹动着门帘,把尘埃扫去,使寺庙门户显得更加清静、幽雅。“石扃”,指石制的门栓。“月为环”,意思是说月光照耀着寺门的石栓,使得寺门显得格外明亮、耀眼。“下界多尘滓”,意思是说山下有很多的尘土,与山上的清香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到一种反差之美。“清香满袖还”,意思是说尽管山下有很多尘土,但是山上的清香却满盈于衣袖之中,让人陶醉。

此诗以“游悬空寺”为题,描写了游人登上悬空寺时所看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平实,形象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