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方南欲尽,月落觉天低。
荒野人谁到,空林鸟自啼。
远花红半露,深树绿初齐。
举目堪流涕,乡关万里迷。
过那夏二首其一:
遐方南欲尽,月落觉天低。
荒野人谁到,空林鸟自啼。
远花红半露,深树绿初齐。
举目堪流涕,乡关万里迷。
注释:
遐方:遥远的边远的地方。南欲尽:想要到达南方的尽头。
月落:月亮落下。觉:感到。
荒野:荒野之地。谁到:没有人来。
空林:空荡的树林。鸟自啼:鸟儿自鸣。
远花红半露:远处的花一半露出红色。
深树绿初齐:深密的树林开始变得绿色。
举目:抬头看。堪(kān )流涕:足以让眼泪流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诗人在夜晚遥望故乡时所见到的景色,以及心中的感受。
第一句“遐方南欲尽”描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渴望,他想要到达那个遥远的地方,但似乎已经快要到达了。第二句“月落觉天低”则是诗人看到月亮落下,感到天边似乎也变矮了。第三、四句“荒野人谁到,空林鸟自啼”则描绘了诗人在荒野中独自行走,只有鸟儿在树林中鸣叫,没有其他人陪伴。第五、六句“远花红半露,深树绿初齐”,描述了远处的花一半露出红色,深密的树林开始变得绿色。最后一句“举目堪流涕,乡关万里迷”则是诗人抬头看着天空,感到眼泪都快要流下来了,因为他知道家乡的方向已经很远很远。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夜晚遥望故乡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