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霜气迥,匹马立平沙。
远道风千里,寒城月万家。
乱山盘径险,深树引堤斜。
夙昔悲秋意,偏于作客赊。
【注释】:
建德道中:指诗人在从建德返回途中经过的山间道中。
青天霜气迥,匹马立平沙。
青天高远,霜气浓重;马立在平坦的沙地上。
远道风千里,寒城月万家。
远行的道路,有千里之遥;寒夜的城门下,万家灯火。
乱山盘径险,深树引堤斜。
群山环绕,道路曲折;高大的树木伸向河堤,使河堤倾斜。
夙昔悲秋意,偏于作客赊。
我早就对秋天充满悲伤之情了;如今又漂泊在外。
【赏析】:
此诗是作者归途中途经建德道时所作。首联“青天霜气迥,匹马立平沙”,写景入题。青天高远,霜气浓重,一片苍茫。诗人骑马立于平沙之上,放眼远望,只见一片茫茫的霜气,令人感到秋意浓重、凄清而冷峻。颔联写旅途所见。“远道风千里,寒城月万家”,描绘出一幅辽阔、壮美的图景。“远道风千里”、“寒城月万家”,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上的感受:一路风尘仆仆,长途跋涉,夜来又值寒月皎洁,不禁感慨万千。颈联写沿途所见。“乱山盘径险,深树引堤斜”,这两句以“乱山”、“深树”和“引堤”三个意象组合成一幅富有动态感的画面。诗人由近及远,视线从近处的乱山、远处的深树逐渐转向河堤,从而表现出山路的盘旋、树林的茂盛、堤岸的倾斜。尾联抒情。“夙昔悲秋意,偏于作客赊。”这是全诗最末一句,也是点睛之笔。“夙昔悲秋意”说明诗人早已为秋所动、所感,“偏于作客赊”表明自己身在异乡,客居他乡,因此倍感凄凉、孤独。此诗写景真切生动,意境高远,情感深沉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