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咏琅函阅海筹,中台元不异丹丘。
年年六月蒲麟酒,长对来禽安石榴。
【注释】
高咏:高声吟诵。琅函,指《琅琊台》诗,此泛指诗歌。阅海筹:指《阅江篇》,筹即筹画。元不异丹丘:指《登金陵凤凰台》诗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中台:指金陵城,亦称中台。来禽:喻指孙辈。安石榴:《桃花源记》云:“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途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其中深洞,中有土穴,可栖处八九,余与四人入,即深洞中百人居之。”这里以“安石榴”比喻子孙繁衍兴旺。
【赏析】
此诗为酬赠之作。首句“高咏琅函阅海筹”,点明酬赠的缘由。孙应时是宋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年)进士,曾历官建康知府、翰林学士,知漳州,因事被贬永州安置。这首诗就是作者在贬谪永州途经金陵时所作。
第二句“中台元不异丹丘”,是说孙应时应了皇帝的旨意而到任,与李白游金陵时一样,都曾登上金陵城的中台之上。
第三句“年年六月蒲麟酒”,是说孙应时的蒲酒很出名,每年六月间都要酿制。蒲酒,相传是汉武帝刘彻从西域得来,用菖蒲叶包裹发酵而成,后传入中国,成为名酒。
末句“长对来禽安石榴”,意思是说孙应时的子孙很多,像石榴那样繁盛。来禽,喻指子孙。
此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对仗工整。“高咏”,对“元不异”;“琅函”,对“中台”;“阅海筹”,对“安石榴”。全诗语言平易自然,但不失其雍容典雅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