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有幽人,高隐在岩谷。
适兴有诗书,惊心无宠辱。
高风盖一乡,亦足振颓俗。
人生随化迁,百年蛇赴壑。
送死人所悲,送君能勿哭。
泠泠越溪水,萧萧溪上竹。
主人去不返,水竹空绕屋。
赢得庆源深,化作兰与玉。
春风满阶庭,蔼蔼扬芬馥。
九原君勿悲,人间万事足。
【注释】
余姚:《汉书·地理志》:余姚县,故越国,秦属会稽郡。毛:毛遂字子水(战国人)。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越山:越地的山。高隐:指隐居在深山之中,不与世人交往。岩谷:深山峡谷。适兴:即“适时之兴”。指心情舒畅,兴致勃勃。惊心:动心。宠辱:尊荣和屈辱。高风:高尚的品德。一乡:全乡。振颓俗:振兴败坏的风俗。化迁:变化。随化迁:顺其自然的变化。蛇:比喻生命短促。百年:一百年。蛇赴壑:像蛇一样钻入深渊。送死人:指送葬。《论语》:“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庄子》:“死生亦大矣!”《荀子》:“哀死者,乐生者也。”《韩非子》:“人主以德仁服人,是以无刑也。”(《荀子》作“刑”)君:对死者的尊称。庆源:《礼记》:“庆者何?祥而见者也。天地气和,则庆出矣。”(《月令》)郑玄注:“庆谓福。”郑玄曰:“言天降福佑于人也。”庆:福。兰与玉:指美名或美德。兰:兰花,香草。
春风:春天的暖风。满阶庭:充满庭院。蔼蔼:温和的样子。扬芬馥:香气四溢。九原:九泉,指死后的墓地。勿悲:别悲伤。人间万事足:世上的事已足够。
【赏析】
此诗写余姚毛氏墓前吊柳树,借柳树自比,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首联两句说:“越山有幽人,高隐在岩谷。适兴有诗书,惊心无宠辱。”诗人在越山中发现了一位隐居的幽人,这位幽人在岩谷里高高隐遁,不与世人交往,只凭自己的兴趣去读书吟诗,不受世间荣辱所动。这里,诗人赞美幽人高洁的品性和超然物外的态度,表现了一种淡泊明志、不趋名利的思想感情。
颔联两句说:“高风盖一乡,亦足振颓俗。人生随化迁,百年蛇赴壑。”诗人赞叹这位幽人的高尚品质能够影响全乡,足以振兴衰败的习俗,同时也感叹人生的短促,就像蛇一样,一旦死亡,就永远无法再回到地面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
颈联两句说:“送死人所悲,送君能勿哭!泠泠越溪水,萧萧溪上竹。”诗人在为死去的人送葬时感到悲哀,而在送友人的时候却要忍住眼泪,不让泪水流下来。这里的“泠泠”、“萧萧”形容越溪水声潺潺、竹林摇曳的声音,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无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离别的感慨和对于友情深厚的珍视。
尾联两句说:“赢得庆源深,化作兰与玉。”诗人认为,由于幽人高洁的品质,所以他的精神境界深厚,可以像兰草那样芬芳,也可以像美玉那样晶莹剔透。这里,诗人赞美了幽人的高洁品质能够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精神享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赞美幽人的高洁品质、抒发诗人对于生死离别的感慨和对于友情深厚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积极追求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