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爱文雅,夙志不外慕。
琴书日自娱,萧散澄神虑。
宝鸭风微薰,藜灯雨初度。
膝上罢丝桐,床头披竹素。
烦襟日以清,至理日以悟。
俯仰天地间,悠然有真趣。
予亦契兹怀,苦被微名误。
劳劳西复东,流俗共驰鹜。
有琴庋高阁,有书闭深户。
红尘汨天真,欲避不能去。
安得谢浮荣,相从竟朝暮。
诗句释义与赏析:
- 伊人爱文雅,夙志不外慕。 —— 描述某人热爱文艺,其志向不仅限于世俗的名利。
- “伊人”:指某位有才华的人。
- “文雅”:指文艺修养或文化品位。
- “夙志”:早先立下的愿望,此处指长久以来的追求。
- “不外慕”:不为名利所吸引。
- 琴书日自娱,萧洒澄神虑。 —— 每天通过弹琴和阅读书籍来娱乐自己,使得精神清明。
- “琴书”:指琴和书,常用以代表文化活动。
- “自娱”:自我娱乐或自得其乐。
- “萧洒”:洒脱、自由自在。
- “澄神虑”:使精神清晰而专注。
- 宝鸭风微薰,藜灯雨初度。 —— 描述室内环境优雅,如宝鸭轻轻散发香气,雨后初霁,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
- “宝鸭”:指装饰品中的香炉,用以散发香味。
- “风微薰”:指微风吹来,轻轻吹拂着香炉,使得空气中弥漫香气。
- “藜灯”:古代的油灯,用豆茎制成。
- “雨初度”:雨刚刚停歇。
- 膝上罢丝桐,床头披竹素。 —— 形容在闲暇时弹奏乐器,或是躺在床上阅读竹简。
- “丝桐”:古琴,这里代指音乐。
- “床头披竹素”:在床上铺着竹席,手持竹简。
- 烦襟日以清,至理日以悟。 —— 形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心境逐渐变得宁静,对真理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 “烦襟”:烦恼的心情,引申为纷扰的思绪。
- “清”:清净。
- “至理”:最正确的道理或哲理。
- 俯仰天地间,悠然有真趣。 —— 站在天地之间,感到一种超然的自由感和乐趣。
- “俯仰”:上下观看,引申为观察或思考。
- “悠然”:轻松自在的样子。
- “真趣”:真实的趣味或乐趣。
- 予亦契兹怀,苦被微名误。 —— 我非常认同这种生活方式和思想,但因为追求名利而受到了困扰。
- “契兹怀”:契合自己的怀抱或理想。
- “微名”:微不足道的名声或地位。
- “误”:受到误导或困扰。
- 劳劳西复东,流俗共驰鹜。 —— 忙碌奔波于东西南北之间,追逐世俗的潮流和欲望。
- “劳劳”:辛苦劳累的样子。
- “西复东”:从西方到东方。
- “流俗”:指世俗的生活方式或流行的事物。
- “共驰骛”:共同追逐或奔走。
- “驰鹜”:奔驰追逐。
- 有琴庋高阁,有书闭深户。 —— 家中有高雅的琴台和书斋,隔绝外界的喧嚣。
- “有琴”:指有琴的存在或条件。
- “庋”,音同“guī”,意思是悬挂或放置。
- “高阁”:高大的阁楼。
- “有书”:指有书的存在或条件。
- “闭深户”:关上门或窗,保持安静。
- 红尘汨天真,欲避不能去。 —— 虽然渴望逃离尘世的喧嚣,但总感觉无法摆脱。
- “红尘”:指世间的纷扰。
- “汨”:淹没、浸没。
- “天真”:自然的本性或纯真。
- “欲避不能去”:想要躲避却又难以离开。
- 安得谢浮荣,相从竟朝暮。 —— 希望能摆脱虚名的束缚,与友人一起度过每一个清晨和傍晚。
- “浮荣”:虚妄的荣誉。
- “相从”:一起相处或相伴。
- “竟朝暮”:终年或始终。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文人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面对名利追求时的迷茫与无奈。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琴书声中寻找心灵宁静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名利的追求对个人心灵的压迫。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真实快乐的价值观。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精细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强调真正的人生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