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菜根,万善皆诚。
塞于天地,心迹双清。
注释:
咬着菜根,表示不贪吃、不求安逸。万善皆诚,即万事万物都应诚心对待。塞于天地,意指心志清白如天地般广阔无垠,不受世俗污染。
赏析:
本诗以“咬得菜根”为题,寓意深远。首先,它表达了诗人对于艰苦朴素生活态度的赞美。其次,它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最后,它还揭示了人的心灵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关系。整首诗既富有哲理性又充满了诗意,值得读者深思品味。
咬得菜根,万善皆诚。
塞于天地,心迹双清。
注释:
咬着菜根,表示不贪吃、不求安逸。万善皆诚,即万事万物都应诚心对待。塞于天地,意指心志清白如天地般广阔无垠,不受世俗污染。
赏析:
本诗以“咬得菜根”为题,寓意深远。首先,它表达了诗人对于艰苦朴素生活态度的赞美。其次,它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最后,它还揭示了人的心灵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关系。整首诗既富有哲理性又充满了诗意,值得读者深思品味。
山居杂兴 秋色横川度,终朝自掩扉。已便麋鹿性,不负芰荷衣。有酒山堪对,无官客到稀。愚公真类我,久息汉阴机。 注释 秋色横川度 秋天的景色横跨在河流两岸。 终朝自掩扉 整天都关上门窗。 已便麋鹿性 已经习惯于像麋鹿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不负芰荷衣 不辜负穿荷花衣服的日子。 有酒山堪对 有酒时可以在山中独自对饮。 无官客到稀 没有官员的客人来访。 愚公真类我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不禁岁月苦相侵,细雨开窗祗树林。 - “不禁岁月苦相侵”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侵蚀和压力,无法避免岁月的无情侵袭。 - “细雨开窗祗树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细雨润湿了窗棂,窗外是茂密的树林,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 2. 趺坐高随山石并,投踪潜拟海云深。 - “趺坐高随山石并”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盘腿坐在高高的石头上,仿佛与山石融为一体。 -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作者不详。以下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和翻译,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1. 寂寂寥寥扬子居,悟来那用五车书。 - 寂寂寥寥:形容环境寂静、空旷。 - 扬子居:指扬雄的住所,这里可能借指诗人自己的居住地。 - 悟来那用五车书:意指不需要过多的学习就能领悟到知识。 2. 春凝池畔莲将茂,绿满窗前草不除。 - 春凝池畔:春天到来时,池水变得清澈,周围的景色也显得更加美丽。 - 莲将茂
【注释】: 奉简朱侍御座师 其三:奉,敬词;简,写诗、写信;朱侍御座,指朱姓的人当了太守,即座师。座师是古代对老师的一种尊称,这里泛指做官的老师。 曾持三尺驻江城,野鸟山花识姓名:曾,曾经;持,拿着;三尺,古代一尺约合今31厘米左右,这里指代笔;江城,指长江边的古城,这里借指家乡;野鸟山花识姓名,意思是野鸟和山花都能记住我的名字。 白鹭应同贞节白,青螺能及使君清:白鹭,一种水鸟;贞节白
禾川别大哥 驱驰万里旅魂惊,为别相看泪满缨。 去国谩怀乡土念,临歧更怆弟兄情。 书传绝域秋鸿远,梦入荒山夜月明。 归到文江春色好,逢人莫说二难名。 【注释】 禾川:地名,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境内。 “驱驰”句:意思是长途跋涉,旅途中感到十分疲劳。 “去国”句:意思是离开了祖国,思念故乡。 “书传”句:意思是书信传来时是秋天,而鸿雁已飞向远方。 “梦入”句:意思是梦中进入荒凉的高山之上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皓月”二句写诗人与友人离别后在东林寺的所见;“碧天澄霁色”二句写所见之景,“虚谷攒松桧,芳洲剩杜蘅”二句写诗人所感。全诗意境清新,情景相得益彰,是一首情韵悠远的小诗。 【答案】 皓月东林寺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东林寺(或:月亮高悬)。 来过恰二更 刚过二更时分(或:刚离开二更时分)。 碧天澄霁色 天空湛蓝,晴朗无云。 凉夜卷涛声 夜晚江水波涛阵阵涌起的声音。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第一句:“长拟求归竟未归,几逢佳节恋春晖。” 注释:长久以来我渴望回到家乡,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每逢佳节之时,我总是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中。 赏析:诗人描述了他长期想要回家却未能如愿,每到节日就沉浸在对美好春天的怀念之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第二句:“争传荆树庭前秀,忍看鹡鸰江上飞。” 注释:人们争相传颂着庭院前的荆树,但我却不忍心看到那些在江面上飞翔的鹡鸰。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不辞蹑屩远寻师,廿载襟怀始一披”,意思是不怕跋涉艰难,远寻座师朱鉴翁。“不辞”“远寻”表明了诗人对朱鉴翁的尊敬、仰慕和向往。“廿载”即二十几年,说明诗人与朱鉴翁师生相别的时间很长。“襟怀”是指胸怀、志向,这里代指诗人自己的抱负、理想。“披”是展开的意思。这两句说:不辞艰辛,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寻访座师朱鉴翁,二十多年来,我始终敞开胸怀,努力实现我的志向。
注释 1. 读书: 指读书、学习或研究学问。 2. 红尘玉案休相侵: 红尘,世俗;玉案,指书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红尘中(指世俗之中),不要干扰书案,即不要过分追求名利。 3. 为爱名山即道林: 名山,指著名的山;道林,道家的山林,比喻修行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热爱自然、追求精神境界而投身于道家的山林修行。 4. 残卷开题珠影遍: 残卷,指残缺不全的书籍。题目,指书名或文章名。珠影
【解析】 此诗为诗人奉简朱侍御(即朱放)的四首诗之一。诗中“桃花未识朝天急”一语暗藏了典故,是说朱放被贬后,诗人不知他是否已到朝廷,故有深意。 “北望齐东眼欲穿”,意思是望着北方,眼睛都快看穿了。这一句写诗人对朱放的思念之情。“其四”表明这是第四首诗。诗人用“眼欲穿”来表达自己对朱放的深切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牵挂与不舍。 “相传击壤独归田”,意思是传说中,一个人在打拍子
注释: 客有赠送我菜图,我将它悬挂在书房的墙上。每天早晚我都喜爱它,并把它当作自己学习的座右铭。 咬得菜根,扶危定倾。 首阳人远,匪弟伊兄。 译文: 客人送给我菜根图,我把它挂在书房的墙上。每天早晚我都喜欢它,并用它作为自我警醒的座右铭。 咬下菜根,扶持国家,挽救危局,平定动乱。 商山四皓隐于山林,远离尘世,不是弟弟而是兄长
注释: 咬断菜根,才能顺利处理事情。 虽然味道淡薄,但其中却有精华。 译文: 咬断菜根,才能顺利处理事情。 虽然味道淡薄,但其中却有精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咬得菜根,顺事无情",意味着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和坚持,才能顺利地处理事情。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味虽澹薄,其中有精",这句话则是说
【注释】 《诗经》中,客即指行役在外的人。言:语气词。系:拴、挂。空谷:山谷。有客:又作“有子”。子:《诗》中多用来称代男子,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驾”,即驾车。金罍(léi垒):古代的一种酒器。咏:歌唱。游:游乐。白驹:白马。皎皎:明亮的样子。辉:照耀。孔:甚。赠:赠送。解:解开,解除。佩珂:玉的佩饰。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写友人远行,作者送至山口,依依不舍
注释: 咬着草根,义利分明。 为世人所称颂,为国家带来吉祥。 译文: 咬着草根,义利分明。 为世人所称颂,为国家带来吉祥。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咬得菜根”这一行为的赞美和推崇。诗中提到的“咬得菜根”,是指那些在逆境中仍然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人们,他们通过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取得成功,成为世人称颂的对象。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义利观念的理解,即坚持正义与利益并存的重要性
注释: 咬着菜根,过着清贫的生活。何必追求奢华,穿布衣也能感到光荣。 译文: 咬着菜根,高卧柴荆。 何需羡慕富贵,布衣也有荣光。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天祥所作《勉学对》。诗中通过“惠予菜图者”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像自己一样,咬住菜根,过清贫的生活。同时,他也提醒人们,不要只羡慕富足的人,即使身穿着布衣,也能够感到光荣和自豪。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惠:给……恩惠;书俚言自勖:用俗语勉励自己。 【赏析】“咬得菜根,与世无争”是这首诗的首句,作者借菜根比喻人的修养。“所至虚舟,坦坦平平”两句则说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即不慕名利,不攀高枝。 这首诗是作者在受到他人恩惠后所作的诗作,诗人以菜根喻人,表明自己要清心寡欲,淡泊处世的态度。同时,诗人又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与追求,即不慕名利,不攀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