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拈书独掩扉,自怜深与世情违。
山中半死桐还老,镜里全消鹤尚肥。
白苎风轻梅雨过,绿苔人静草虫飞。
惟馀学道初心在,一榻香灯对息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及情感的鉴赏。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指出情感产生的原因,最后点明这种思想感情在诗中的作用或影响。

“尽日拈书独掩扉”,诗人整天地拿着书呆坐,独自把门掩上。“拈”字写出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自怜深与世情违”,诗人感叹自己与尘世人情格格不入。“自怜”二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清高脱俗的自豪和自我安慰,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世情违”则表明诗人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远离尘嚣。

“山中半死桐还老,镜里全消鹤尚肥”,诗人借“半死桐”与“鹤”作比喻,抒发了自己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志向。

“白苎风轻梅雨过,绿苔人静草虫飞”,写环境之幽静。“白苎”即白葛布。“人静”即人寂静。“绿苔人静草虫飞”,以静衬动,表现出环境的幽静。

“惟馀学道初心在,一榻香灯对息机”,写心境之宁静。诗人虽身处僻远之地、清静之所,但依然保持着一颗求道之心,心如止水。

【答案】

译文:

整日读书,我独自一人关上门,独自享受这份孤独与恬静。我深感自己与世俗人情相背离,感到十分遗憾。

山中的那棵半死的梧桐树依然苍劲,镜里的那只鹤却已经变得肥胖,它们依然自在地生活着。

风吹着白色葛布衣,细雨过后空气清新而湿润,绿苔覆盖下的小草上的虫儿也在欢快地飞舞,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只有我依然保持初到山中时的那份求道的初心,静静地坐在窗前,点亮香炉,对着一盏灯光打坐着,任凭一切纷扰都与我无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首句“尽日拈书独掩扉”,写诗人整天埋头读书。“独掩扉”三字既写出诗人的清高、淡薄,也表现了诗人与世俗的疏离。次句“自怜深与世情违”直接抒写作者对世情的不满与厌烦。这一句既是说诗人自甘清贫,不求富贵荣华,也是表达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情。三、四两句“山中半死桐还老,镜里全消鹤尚肥”,写诗人对山中生活的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这里的“山中半死桐”是暗指自己,“镜里全消鹤尚肥”则是对世态炎凉的讽刺。

“白苎风轻梅雨过,绿苔人静草虫飞”两句写山居环境的幽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惟馀学道初心在,一榻香灯对息机”,是诗人对人生态度的表述。尽管身居山林,远离尘世,诗人仍然保持初到山中时的那份求道的初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