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才得雨,晏坐忽宽忧。
红见宫花润,青知陇麦抽。
涸才𢋫辙鲋,晴漫唤林鸠。
欲动清宵酌,檐声恐遂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项的内容来分析。“看雨”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全诗围绕这个中心意象展开。第一句“春深才得雨,晏坐忽宽忧”,诗人在春日里偶得一场春雨,心情顿感舒畅,于是坐下来欣赏雨景。第二句“红见宫花润,青知陇麦抽”,诗人发现庭院中的花朵被雨水滋润着,而田野里的麦子也抽出了新芽。第三句“涸才𢋫辙鲋,晴漫唤林鸠”,诗人看到刚刚干涸的泥沼中的鲫鱼,又听到晴朗的天气中林间鸟儿的啼叫。第四句“欲动清宵酌,檐声恐遂收”,诗人想趁着这美好的夜晚,到院子里去赏月饮酒,可他担心这宁静的夜晚会因此结束。第五句“看雨”,点明题意:诗人观雨后,感到心情愉悦,于是借酒消愁。第六句用反问的手法,写诗人对美好时光即将过去的恐惧。最后一句“檐声恐遂收”,写诗人对美好时光即将结束的惋惜之情。

【答案】

看雨

春深才得雨,晏坐忽宽忧。

红见宫花润,青知陇麦抽。

涸才𢋫辙鲋,晴漫唤林鸠。

欲动清宵酌,檐声恐遂收。

译文

春光明媚时才下了一场雨,坐下来突然觉得忧愁消散。

庭院的花朵被雨珠滋润着,田野中的麦苗也抽出嫩绿的新芽。

刚干涸的水沟中鲫鱼跃出水面,晴朗的天空里林中的鸟鸣声连连。

想要借着月光举杯畅饮,只怕那美丽的夜晚即将结束。

赏析

《看雨》这首诗作于元丰三年(西元一〇八〇年)春末夏初。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已经过了一个不平静的春天,但诗人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仍时时关注朝廷的政治动向。这首诗是诗人在春深才得雨之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