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筐倾露叶,罗袜带春星。
误听中宵雨,宁知满箔声。
《蚕诗六首·其三》是明朝诗人董谷的作品。本文包含: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评析、写作背景等。 古今诗词
(javascript:;) 《午日观竞渡》是明朝边贡的佳作,描述了江面上惊涛骇浪的景象,以及人们在江边观赛的情景。
《天池芰荷》是元朝黄棠的作品,描绘了荷花在碧水中摇曳生姿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之美。
《蚕词四首·其三》是清朝王士祯的作品,表达了对蚕丝的贡献和对农业社会的贡献的赞美。
《蚕诗六首·其三》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懿筐倾露叶,罗袜带春星。误听中宵雨,宁知满箔声。
译文:
一个精致的竹筐盛满了晶莹剔透的露水,就像星星一样闪烁着光芒。我不小心地听到半夜的雨水声,却不知道那声音是从装满蚕丝的桑叶上传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蚕丝生产的关注和对劳动人民的敬意。通过对蚕丝生产的细致观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农耕文化和人民生活。
关键词解释:
- 懿筐:指用竹子制成的盛放蚕丝的容器。
- 露叶:指桑叶上的露珠,象征着清新和生机。
- 罗袜:指女子穿着的丝绸袜子,此处用来比喻蚕丝。
- 春星:指星星,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 中宵雨:指半夜的雨水,暗示了蚕丝生产的艰辛和不易。
- 宁知:表示惊讶或疑惑,意味着作者对蚕丝产生的无知或误解。
- 满箔声:指装满蚕丝的桑叶上发出的沙沙声,象征着辛勤劳动的成果。
本诗通过描绘蚕丝生产的精细过程,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结晶。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