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衣僧履道家巾,三教无依是此人。
馀子纷纷立门户,长空不倩扫埃尘。
儒衣僧履道家巾,三教无依是此人。
儒者着儒衣,僧人着僧衣,道人则着道士服,这是“三教无依之人”。
馀子纷纷立门户,长空不倩扫埃尘。
其他各派纷纷建立门派、宗派,如同长空中的尘埃,而这位“三教无依”之人却能高视阔步地行走其间,毫不费力。
儒衣僧履道家巾,三教无依是此人。
馀子纷纷立门户,长空不倩扫埃尘。
儒衣僧履道家巾,三教无依是此人。
儒者着儒衣,僧人着僧衣,道人则着道士服,这是“三教无依之人”。
馀子纷纷立门户,长空不倩扫埃尘。
其他各派纷纷建立门派、宗派,如同长空中的尘埃,而这位“三教无依”之人却能高视阔步地行走其间,毫不费力。
【注释】 羁愁:被束缚的愁。复此:再听。骊歌(lí gē):指送别时唱的骊山歌。论才:自夸才能。汝南:指河南郡,治所在汝宁府。冀方:指河北地区,以冀州为首,故称冀方。竹马:指儿童用竹子做的马。扳迎:攀扯着人请他上车。意若何:意思怎么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友人赴汝州任职而作。诗中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对他前程的祝愿之意。全诗语言平易质朴,风格清新明快,情真意切。
青溪徐明府席上 啸自苏门旨,诗仍邺下才。 琴尊闲闭阁,宾客共登台。 霁色川原净,秋光睥睨开。 临觞无限思,极目向蒿莱。 译文: 我曾在苏门山吟啸,诗作仍然保持邺下的风格。 琴酒在幽静的阁中闲置,宾客们一起登上高台。 雨后天空湛蓝,原野一片清明,秋天的景色一览无余。 举杯畅饮时,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极目远眺,只见满地蒿莱。 注释: 1. 青溪:指浙江绍兴的一条河。 2. 苏门
诗句释义: 1. 诏墨九重温 - “诏墨”可能指的是皇帝的诏书,“九重”通常指皇宫的九重门,这里可能是指皇帝的命令或指示。"重温"意味着再次回顾或执行这些命令。 2. 文星执法尊 - “文星”通常指的是天上的文学之星,这里可能比喻为法律或政策的守护者。“执法尊”强调这位官员在法律执行中的崇高地位和重要性。 3. 朱轩穷海国 - “朱轩”是一种华丽的马车,象征着尊贵和权力
注释: 1. 赠萧象林比部:赠送给萧象林比部。萧象林,字象林,唐代官员,诗人的朋友。比部,官职名,指秘书省正字。 2. 凫舄依天府:比喻自己的才能如同水中的鸭子(凫)一样,得到了像天府一样的重用和赏识。 3. 文章自选楼:意思是自己的文章是自己挑选出来的,就像自己选择的楼一样。 4. 青阳开左个:青阳,地名,这里指代一个地方。左个,地名,这里指代另一个地方。 5. 赤县最中牟:赤县
【注释】 剑授猿公术:把剑交给陈懿,让他学习猿猴的本领。 碑穷蝌蚪文: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就像蝌蚪一样。 风尘违壮志:远离了官场的纷扰,违背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图史策闲勋:用画和诗来记录历史,谋划国家大事,这是一位闲逸而伟大的功勋者。 道广星辰聚:道义之广,如同星辰般璀璨。 人豪湖海闻:人名如湖海一般众多,名声广泛传扬。 醉乡推祭酒:将我比作醉乡中的祭酒,意指沉醉于美酒之中,忘却世事。
孤云曾不住,何事倦飞还。 诗句:形容孤独的云彩曾经没有停止,为什么现在疲倦地飞回来了。 译文:孤云曾经没有停止,为什么现在疲惫地飞回来了? 注释:孤云,独自飞翔的云朵。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孤独而疲倦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的理解和感悟。 道气看眉宇,禅心问骨山。 诗句:观察一个人的道气,通过其眉毛和骨骼来了解他的禅宗心境。 译文:观察一个人的道气,通过其眉毛和骨骼来了解他的禅宗心境。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题赠之作。杨淇园侍御,即杨镐,官至南京大理寺少卿。他巡按江南诸省,事竣后仍视学南畿,于是作者写诗赠送。 “才子”,指有才华的男子,这里指杨淇园。“河东赋”,指《河东记》。“仙郎”,指杨淇园。“柱后文”,指《隋书》中记载杨氏家族的文字,杨氏为隋朝开国功臣。“人仍依绣斧”,指杨淇园像古代英雄一样,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本领,在朝廷中任用。“士总附青云”,指杨淇园像古代的英雄一样
【注释】帝里:京城。文儒:文学和儒士。一官成蠖屈:指受挫折后仍不放弃志向。多士:众多士人。濠上:濠水边,在今安徽凤阳县。蒙叟:指《庄子·外物》中的渔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别一位到淮阴做县令的朋友时写的。首联写京城文儒辈出,道术高明,而作者却仕途不顺;颔联写友人虽受挫折但志向不移,仍然受到重用;颈联写友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地方百姓带来利益;尾联写诗人因与友人相别而产生联想
【解析】 本首诗歌的注释中,“长剑”是关键词,它既点明诗人的身份,又表现了诗人的豪迈之情。 【答案】 独将长剑倚秋空,不道荆溪亦路穷。——独持长剑,倚立在高高的秋空中,我不相信荆溪也是路尽头。 问我姓名惟应马,向人衣袂指归鸿。——只有马能听懂我的问话,向我衣袂飘动时,仿佛有鸿雁在指认我。 烟蒸晓岫全笼碧,霜入疏林欲变红。——山间的雾气升腾弥漫,笼罩着一片青翠;寒霜侵入林间稀疏的树丛
注释: 却忆弥天秀,那知异地逢。 客愁轻九辨,胜赏挟千峰。 徙倚林中屐,淹留静夜钟。 何年投白社,一接虎溪踪。 译文: 还记得那些遍布天际的美景,哪里想到会在异地相逢。 客愁如轻如微的细语难以排解,胜过欣赏那些高山峻岭。 徒然徘徊在树林里,久久停留聆听静夜的钟声。 不知何时才能投入白云社,再次与虎溪的踪迹相接。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告别的情景以及内心的感受。
读寒山子诗漫题十二绝 其四 怪底前人忒受瞒,一生知破几蒲团。 争知信得迷时及,随分阿鼻与涅槃。 董其昌的这首诗《读寒山子诗漫题十二绝·其四》以简洁的文字勾画了禅宗哲学中关于人生悟道与解脱的观念。 诗的前两句“怪底前人忒受瞒,一生知破几蒲团”表达了诗人对前人过于依赖外在修行而忽视内在悟性的批评。他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表面的打坐冥想或是追求某种境界,而是应当深入内心,洞察生命的真相
勋业终归马伏波,闲身孰与钓台多。 金刚圈子才吞却,百劫熏修不奈何。 注释:勋业最终归于像马伏波一样的英雄人物,而我则过着隐居的生活,与那些忙碌于名利场的人相比,我更喜欢宁静的钓鱼生活。金刚圈(指佛教中的戒律)虽然被吞入腹中,但百劫以来的熏修仍然无法消除内心的贪欲和烦恼。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显赫一时的成就还是默默无闻的生活,都只是外在的表现
接得西来最上机,一生须及尽玄微。 但言顿悟无修证,热病教君失转依。 诗句释义: 1. 接得西来最上机:这里的“西来”可能指的是某种来自西方的神秘或高深学问或智慧,而“最上机”则意味着这种智慧或学问是最高级别的,是所有知识的精华或者核心原理。 2. 一生须及尽玄微:这里的“玄微”可能是指非常微妙、难以理解或领悟的概念或道理。“及”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追求或达到,即通过学习和实践
【注释】 六根: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 耳圆通:佛经说人有六根,六根清净,能听无量妙法。这里以“圆通”形容耳的功能,即能闻六道之声。 窍:指心。此处用“窍”指心。 中:内心,指心之本觉。 此观:指修行观照之法门。 何以验:用什么来验证? 人嘲人赞:被人嘲笑,被人赞美。 响排空:声音响亮,传遍四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读寒山子《十二相颂》中的一首。寒山子是唐代的一位僧人
【注释】 声色无端不我期:声,指声音;色,指色彩,这里指美色。 缘心应处亦如之:缘,依循;心,心性;应处,应和之处。 若人欲走无生国:人欲走而不知归处,谓迷途之人。 除却斯门总路岐:除却,除了,除去。斯门即“此门”。路岐,歧路,岔道。 【赏析】 寒山寺在江苏苏州西郊枫桥镇附近,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故居。张继《枫桥夜泊》诗中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句,后人据此传说,将枫桥改名为寒山寺
注释 谷静鸟飞绝:山谷中静寂无声,连飞鸟的声音都听不到。 天空云度闲:高空的云朵飘荡自如,悠闲自在。 尔时一回首:此刻我回头望去。 眼底无青山:眼中所见,只有苍茫的山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空旷的场景。首两句以“鸟飞绝”和“云度闲”勾勒出一幅幽深静谧的画面,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第三句“尔时一回首”,诗人突然转身回首,这一动作似乎在暗示着一种转变或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