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中有菊先秋吐,谁谓阳春此地私。
为把幽香慰知已,未妨明月是佳期。
肯随风雨催诗句,怕共茱萸醉酒卮。
人事却须殊物理,行藏珍重敢违时。

注释:

八月菊花

禁中种的菊花在秋天最先开放,谁还认为此地是阳春时节?

为了用幽香安慰知心的人,并不妨碍月亮成为美好的时刻。

肯跟随风雨催诗句,害怕与茱萸一起醉酒。

人事却须与自然不同,行为处世应珍惜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菊诗。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对京城秋日赏菊情景的感受和认识;第三四句借赏菊来抒写自己不随俗浮沉的思想感情;后二句写诗人不愿与世俗之人为伍的品格。全诗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首联“八月菊”三字点明时令,说明此时正值秋季。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大有深意。古人有“八月露气寒光白,九月秋风夜气清”之说(《礼记·月令》),可见八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禁中有菊先秋吐”,诗人把目光投向皇宫禁地,说这里栽种的菊花竟然在秋初便已含苞欲放,比一般地方要早些。“谁谓阳春此地私”,言外之意是说别人不知道这里种植的是名贵的品种。“谁谓”,疑问词,意为“谁说”,即“难道”。这一句既写出了菊花的珍贵,也表达了诗人的自豪感。

颔联承上启下,诗人从赞美菊花的高贵品质转而抒发自己的情怀。“为把幽香慰知已”,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把清香献给知己,是因为我知道你们都是高雅之人,能够赏识菊花的高洁品格。“幽香”二字既指菊花本身的清香,也暗指诗人自己高洁的人格。这两句是说,我之所以把幽雅的香气奉献给知音,就是因为我深知他们都是高尚的人。诗人通过这一层意思,进一步表明他对知己的崇敬之情。接着,“未妨明月是佳期”,诗人又以明月作比喻,表示他不担心没有好的时光来陪伴朋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并不担忧没有好时光来陪伴我的知己。诗人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他知道知己都是高尚之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意。

颈联“肯随风雨催诗句,怕共茱萸醉酒卮”是说,我不愿意跟着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去迎合时俗,而宁愿像杜甫一样在艰难中吟诗作赋。“肯随”,愿意追随;“怕”,恐怕;“共”,一起;“茱萸”,一种植物,其果可入药,古人常在重阳节佩戴以示驱邪避疫。“肯随”与“怕共”相对,意思是说我不愿意跟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去迎合时俗,而宁愿像杜甫一样在艰难中吟诗作赋。诗人在这里运用典故,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不愿意趋炎附势、追求名利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强调自己与杜甫之间深厚的友谊。

尾联“人事却须殊物理”,意思是说,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与自然规律不同,我们应当遵循自然规律行事,不要违背它。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人们之间的交往应当遵循自然的法则,不要违背它。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读者注意人生的方向。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同时,诗中的许多意象也富含哲理,如“明月”、“知已”、“茱萸”等,都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事的独特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