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河龙门来,奔崩华山趾。
谁能系飞流,疾如弦激矢。
下流日以深,滔滔想莫已。
有石一拳多,亭亭水中峙。
凭来欲东归,触之还复止。
老蛟斗且争,万马风声起。
沬尘散九天,轰陈吞九地。
有石屹不惊,日夜焉能砥。
鼋鼍怯尽逃,行来波臣礼。
俯首落日前,受约三门底。
三门阿谁名,名之神人鬼。
后人总伤魂,来往稀一苇。
莫谓架山梁,五丁额亦泚。
纵有汉唐人,堆崖红生米。
新开宝篆文,平陆黄炎址。
四载大禹勤,元圭端在此。
踏足望楼头,历历见星嵬。
一壁四削成,的的芙蓉蕊。
风摇草青青,千年绝人履。
传闻周老聃,曾炼药不死。
人从函谷游,剩有丹灶垒。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洪河龙门来,奔崩华山趾。
- 洪河龙门来:指黄河从龙门开始奔腾不息。
- 奔崩华山趾:形容黄河水势湍急,如同华山脚下一般。
- 译文:黄河从龙门奔流而来,水势汹涌如同华山脚下。
- 谁能系飞流,疾如弦激矢。
- 谁能系飞流:谁能够阻止这飞流直下的黄河?
- 疾如弦激矢:水流的速度如同弦上射出的箭一样快。
- 译文:谁能阻止那飞流直下的黄河,它的流速之快犹如弦上射出的箭。
- 下流日以深,滔滔想莫已。
- 下流日以深:黄河的下游一天天加深。
- 滔滔想莫已:黄河的水声滚滚,仿佛没有尽头。
- 译文:黄河的下游一日日加深,水声滚滚,仿佛没有尽头。
- 有石一拳多,亭亭水中峙。
- 有石一拳多:这里有一块石头,大约有拳头那么大。
- 亭亭水中峙:这块石头矗立在水面上。
- 译文:这里有一块大约拳头大的石头,矗立在水面上。
- 凭来欲东归,触之还复止。
- 凭来欲东归:我准备向东回去。
- 触之还复止:但当我触碰它时,它又会阻止我。
- 译文:我准备向东回去,但每当我触碰到它,它就会阻止我。
- 老蛟斗且争,万马风声起。
- 老蛟斗且争:老龙在争斗。
- 万马风声起:万马齐鸣,风声四起。
- 译文:老龙在争斗,万马齐鸣,风声四起。
- 沬尘散九天,轰陈吞九地。
- 沬尘散九天:泡沫消散在空中。
- 轰陈吞九地:巨响震动大地。
- 译文:泡沫消散在空中,巨响震动大地。
- 有石屹不惊,日夜焉能砥。
- 有石屹不惊:有块大石屹立不动。
- 日夜焉能砥: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不能使它成为磨刀石。
- 译文:有块大石屹立不动,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不能使它成为磨刀石。
- 鼋鼍怯尽逃,行来波臣礼。
- 鼋鼍怯尽逃:鳖和鳄鱼害怕,都逃跑了。
- 行来波臣礼:它们只能在水中行走,像臣子一样。
- 译文:鳖和鳄鱼害怕,都逃跑了,它们只能在水中行走,像臣子一样。
- 俯首落日前,受约三门底。
- 俯首落日前:低头向太阳落下的方向前进。
- 受约三门底:在黄河的三门峡谷底部。
- 译文:低头向太阳落下的方向前进,在黄河的三门峡谷底部。
- 三门阿谁名,名之神人鬼。
- 三门阿谁名:三门山的名字是谁给的呢?
- 名之神人鬼:这个名字与神、人、鬼有关。
- 译文:三门山的名字是谁给的呢?这与神、人、鬼有关。
- 后人总伤魂,来往稀一苇。
- 后人总伤魂:后人总是伤心魂魄。
- 来往稀一苇:往来的人很少,只有一根芦苇那么宽。
- 译文:后人总是伤心魂魄,往来的人很少,只有一根芦苇那么宽。
- 莫谓架山梁,五丁额亦泚。
- 莫谓架山梁:不要说架起山梁。
- 五丁额亦泚:五位力士的额头也沾湿了。
- 译文:不要说架起山梁,五位力士的额头也沾湿了。
- 纵有汉唐人,堆崖红生米。
- 纵有汉唐人:即使有汉朝和唐朝的人。
- 堆崖红生米:堆积的岩石就像煮熟了的红米饭粒。
- 译文:即使有汉朝和唐朝的人,堆积的岩石就像煮熟了的红米饭粒。
- 新开宝篆文,平陆黄炎址。
- 新开宝篆文:新刻的宝篆文字。
- 平陆黄炎址:平坦的陆地上的黄帝和炎帝的遗迹。
- 译文:新开的宝篆文字,平坦的陆地上的黄帝和炎帝的遗迹。
- 四载大禹勤,元圭端在此。
- 四载大禹勤:大禹花费了四年的时间治理洪水。
- 元圭端在此:玉制的圭形标志就在这里。
- 译文:大禹花费了四年的时间治理洪水,玉制的圭形标志就在这里。
- 踏足望楼头,历历见星嵬。
- 踏足望楼头:踏上高处的楼头。
- 历历见星嵬:星星清晰可见。
- 译文:踏足高处的楼头,星星清晰可见。
- 一壁四削成,的芙蓉蕊。
- 一壁四削成:一面墙壁被削去四层。
- 的芙蓉蕊:荷花的花蕊。
- 译文:一面墙壁被削去四层,是荷花的花蕊。
- 风摇草青青,千年绝人履。
- 风摇草青青:风吹动的草地呈现出翠绿色。
- 千年绝人履:千年没有人走过。
- 译文:风吹动的草地呈现出翠绿色,千年没有人走过。
- 传闻周老聃,曾炼药不死。
- 传闻周老聃:传闻中老子曾经炼过仙丹不死。
- 曾炼药不死:曾经炼过仙丹而不死。
- 译文:传闻中老子曾经炼过仙丹而不死。
- 人从函谷游,剩有丹灶垒。
- 人从函谷游:有人从函谷关游历。
- 剩有丹灶垒:还有人留下炉灶的痕迹。
- 译文:有人从函谷关游历,还有人留下炉灶的痕迹。
- 览胜登楼阁,览观皆胜地。
- 览胜登楼阁:游览欣赏胜景登上高楼。
- 览观皆胜地:看到的都是美好的风景胜地。
- 译文:游览欣赏胜景登上高楼,看到的都是美好的风景胜地。
《砥柱篇》通过描绘砥柱山的壮丽景象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向往。诗中的砥柱山不仅是自然的奇观,更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