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分守各天涯,北固西湖约未赊。
万里征途同客况,九重虚席待皇华。
知君久拟千秋鉴,奉使真随八月槎。
河鼓支机如可拾,不须西蜀问严家。

诗句

  1. 珠江分守各天涯,北固西湖约未赊。 - “珠江”可能指的是珠江口的地理特征,也指代诗人与沈方伯分隔两地;“分守”意味着分别驻守;“天涯”则形容双方相隔遥远。“北固西湖”指的是南京附近的古地名,可能是一个约定见面的地方。这里的“约未赊”表达了一种等待和期盼的情感,暗示两人之间的相见尚未实现。

  2. 万里征途同客况,九重虚席待皇华。 - “万里征途”描述了远行的道路和旅程的漫长,象征着旅途中的辛苦和孤独。“同客况”表明诗人与对方都处于旅途中,有着相似的处境或经历。“九重虚席”指的是皇宫中的空位,比喻朝廷中空缺的职位,这里可能是指沈方伯等待的机会。“皇华”是古代的一种礼节,用来表示对外国友人的敬意和友好。

  3. 知君久拟千秋鉴,奉使真随八月槎。 - “知君久拟千秋鉴”表达了诗人对沈方伯的期望和信任,觉得他能够如千年古镜般明镜高悬,反映出真正的自我。这里的“知君”是对沈方伯的一种称呼或尊称。“奉使真随八月槎”描绘了沈方伯如同在八月的木筏上顺流而下,寓意着他正在履行自己的使命,如同乘坐着木筏在海上航行。

  4. 河鼓支机如可拾,不须西蜀问严家。 - “河鼓支机”可能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时机或机遇就像河鼓星一样珍贵,需要精心把握。“如可拾”表达了这种机会的可贵和难得,好像可以随手捡起一样。“西蜀问严家”指的是向西蜀地区询问关于严家的相关信息,这里的严家可能是指某人或某个家族。

    译文

    在珠江边分守着各自天涯,我们约定在北固山下的西湖相会。
    我们的旅途万里相伴,都带着客居他乡的心情。
    你一直期待着成为像千年前的镜子一样明净的人物,而我这次的出使正是追随那艘八月的木筏。
    抓住那些珍贵的机会,就像河鼓星一般,不要等到西蜀再去询问严家的下落。

    注释

    珠江:指珠江口,是中国南部的一条大河。
    分守:分开驻守,指分别在两处守卫。
    天涯:形容距离很远,比喻分离。
    北固西湖:可能指的是南京市附近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约定的会面地点。
    九重:指天宫,也用来形容高位、重要位置。
    皇华:古代的一种外交礼仪,表示对外国友人的尊重和友好。
    千秋鉴:千年的镜子,比喻长久不变的品质或评价。
    八月槎:古代传说中从海上漂浮到陆地的木筏。
    河鼓支机:河鼓星,是北斗七星中第三颗星,象征吉祥和好运。在这里比喻难得的机遇。
    西蜀:古代四川的别称,西蜀地区。
    严家:这里指一个人或一家,可能是指某个人或家族。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感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首句点明了两位友人分别在南北的不同地点,为下文的相聚埋下伏笔。接下来四句,诗人描绘了两人在旅途中的状态和心境,展现了他们共同的客居之苦和期待相聚的心情。
    第二联通过“九重虚席”和“皇华”两词,表达了沈方伯对于未来可能的官职和使命的期待,以及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出使之旅的兴奋之情。同时,这一联也隐含了对沈方伯未来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能在未来的事业中得到成功和成就。
    第三联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期待和祝福的情绪。诗人通过“知君久拟千秋鉴”表达了对沈方伯的深厚友情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认可。同时,“奉使真随八月槎”则描绘了沈方伯如同顺流而下的木筏,象征着他即将开始的新旅程和新的机遇。
    最后一句则是一个巧妙的反衬,通过“河鼓支机如可拾”表达了对于错过良机的惋惜。同时也借此提醒沈方伯珍惜眼前的机遇,不要等到错失良机才后悔莫及。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对离别与相聚的描述,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机遇的珍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