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时复设皋比,衿佩如云拥讲帷。
抵掌圣宗传绝学,委心胡鬼诵侏㒧。
无生自证菩提果,有念皆归般若池。
葱岭瘴氛弥震旦,何人一垒扫降旗。
乌台,是宋代大理寺的别称。皋比,古代帝王的车盖,这里泛指高官显爵。衿佩,指衣带和玉佩,这里指朝中官员。讲帷,讲学的帷幕。抵掌,以手拍击。圣宗,宋太宗。绝学,高深莫测之学问。胡鬼,指吐蕃(当时为西夏的别称)。侏㒧,指佛教经文。无生,佛教禅宗用语,指一切众生本来没有生死轮回,即“无生法”。菩提果,佛教语,指悟道成佛之果位。般若池,佛教语,指清净的禅心。葱岭,今甘肃西部昆仑山一带。瘴氛,瘴疠之气,这里指瘟疫。震旦,古国名,今印度。扫降旗,比喻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注释】:乌台:大理寺的别称,乌台诗案的简称。皋比:车盖、伞盖,代指高官显爵。衿佩:衣带和玉佩,代指朝中官员。讲帷:讲学的帷幕。抵掌:用手拍击。圣宗:即太宗。绝学:指高深莫测之学问,即玄学。胡鬼:指西夏(当时西夏为吐蕃的别称)。侏㒧:指佛教经文。无生:佛教禅宗用语。指一切众生本来没有生死轮回,即“无生法”。菩提果:佛教语,指悟道成佛之果位。般若池:佛教语,指清净的禅心。葱岭:今甘肃西部昆仑山一带。瘴氛:瘴疠之气,这里指瘟疫。震旦:古国名。即印度。扫降旗:比喻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译诗】:
在南华寺时,我常设皋比,朝中的官员们如同云彩般聚集在讲学的帷幕前。他们拍着手掌谈论圣宗传下来的高深学问,一心向胡鬼诵念那些低俗的经文。我自证无生的真谛,一切杂念都回归到般若之心。但当西藏的瘟疫肆虐时,又有谁能像当年大禹一样,一举扫平敌军的军旗呢?
赏析:
本诗通过叙述诗人在南华寺讲学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与领悟。首句“乌台时复设皋比”,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地点是在乌台寺。接着,诗人用“衿佩如云拥讲帷”来形容朝中官员们聚集讲学的景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他们虔诚学习的场景。然后,诗人转向自身的修行体验,通过“抵掌圣宗传绝学,委心胡鬼诵侏㒧。”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佛教哲学的指导下,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接下来,诗人又通过“无生自证菩提果,有念皆归般若池。”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即一切众生本来就没有生死轮回,这种觉悟使得诗人能够将所有杂念都归结为一种清净的禅心。然而,面对西藏的瘟疫肆虐,诗人不禁发出了“何人一垒扫降旗。”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忧虑,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南华寺讲学的描绘以及个人修行的体验,展示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