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当日手诛茅,拟迹隆中似更幽。
高卧已无闻达念,躬耕元为旨甘谋。
庞公拜处风犹古,《梁甫》吟成韵尚留。
长有烟云依半榻,至今人指伏龙楼。
在解读这首诗《隆中半榻图成感述·其一》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背景知识。诗的作者是明朝的游朴,他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以及躬耕生活的高度赞赏和怀念。下面是对该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南阳当日手诛茅:“南阳”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故乡,“手诛茅”意味着亲手铲除杂草,象征着诸葛亮早年的简朴生活和对政治的淡泊态度。
拟迹隆中似更幽:“拟迹隆中”指的是模仿诸葛亮的生活方式,而“似更幽”则表示这种方式更加接近于自然的宁静和深远。
高卧已无闻达念:“高卧”指的是悠闲自得地躺着,“无闻达念”意味着没有对仕途成功的渴望或期望。
躬耕元为旨甘谋:“躬耕”是指亲自耕种,“旨甘谋”则是指这种生活方式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体现了一种内心的满足和追求。
庞公拜处风犹古:“庞公”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庞德公,他曾在襄阳隐居,其地称为“伏龙”,是诸葛亮曾拜访并得到指导的地方。
《梁甫》吟成韵尚留:“《梁甫》”指《梁甫吟》,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志向和情感的诗歌作品,“吟成韵尚留”意味着这首诗作至今仍然被人们传唱。
长有烟云依半榻:“烟云”在这里比喻自然景观和生活环境的美好,”依半榻”意味着这样的环境伴随着诗人的半生。
至今人指伏龙楼:“伏龙楼”是诸葛亮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现在人们仍然以它来称呼这个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但人们仍会因为对诸葛亮的记忆而指向那里。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注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对于诸葛亮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敬之情。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和伟大成就,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