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声鸣雁下秋原,寂历䟱灯对掩门。
满院星河惊独夜,谁家砧杵度黄昏。
愁催月下鸣机急,响乱霜前落木繁。
故国十年归未得,授衣时节倍伤魂。

以下是对《秋夜闻砧》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数声鸣雁下秋原
  • 数声鸣雁:形容雁群在秋天的夜空中发出连绵不断的叫声。
  • 下秋原:指雁群飞过秋季的原野,声音传遍大地。
  • 通过“数声”和“鸣雁”的描写,诗人表达了深秋时节的寂寥与萧瑟。雁声象征着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1. 寂历䟱灯对掩门
  • 寂历䟱灯:形容夜晚的寂静与微光。
  • 对掩门:指诗人面对着关闭的门,可能是为了抵御寒冷,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 这个动作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感和冷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满院星河惊独夜
  • 满院星河:形容夜晚的星空璀璨,银河清晰可见。
  • 惊独夜:指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恐惧。
  • 通过“星河”和“独夜”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孤独和寂寞的恐惧以及对家的期望。
  1. 谁家砧杵度黄昏
  • 谁家砧杵:询问哪个人家在黄昏时仍在捣衣,以表达对家乡生活节奏的好奇。
  • 度黄昏:表示这种生活的节奏延续到黄昏时分。
  • 这句诗通过对“砧杵”的提问,不仅表现了对家乡生活的好奇与向往,还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岁月无情的感慨。
  1. 愁催月下鸣机急
  • 愁催:形容忧愁的情绪如同急促的鼓声一样催促着诗人。
  • 月下鸣机:在月光下敲击着织布机的声响。
  • 这句话通过将“愁”比作“催”,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强烈情感。同时,“月下鸣机”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生活的渴望和对家人的思念。
  1. 响乱霜前落木繁
  • 响乱:形容声音杂乱无章。
  • 霜前落木:指霜降时节,树木上落叶纷飞的景象。
  • 这句话通过对比“响乱”和“霜前落木繁”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和生命无常的感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1. 故国十年归未得
  • 故国:过去的地方或祖国。
  • 十年:指诗人长时间未能回到故乡。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焦虑,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对家乡生活的渴望。
  1. 授衣时节倍伤魂
  • 授衣时节:为人们换季穿衣的时间。
  • 倍伤魂:形容在这个时节,诗人因为不能回家而倍感伤心。
  • 这句话通过对“授衣时节”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在这个特定季节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秋夜闻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人生哲理的作品。诗中的每个字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让人不禁沉思,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