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一壑自天生,薄暮兴怀两两行。
寒影倒吞凌汉色,水光高浴寿山名。
子云作赋添佳句,尚父垂纶遣逸情。
桥上好留飞舄迹,莫教春雨叠浸盈。
【注释】
①谢公池:晋代谢安曾在会稽山的兰亭宴集,修禊之后将溪流改名为“谢公”。后人常以谢公池指代兰亭。②一丘一壑:指幽静的境界。③薄暮:傍晚。④凌汉色:形容天色清冷。⑤子云:指扬雄,字子云。⑥尚父:指吕尚,字子牙,是周文王的谋臣。⑦飞舄迹:指鞋印。⑧叠浸盈:指春雨连绵不断。
【赏析】
此诗首句写兰亭美景,次句写诗人在晚照中漫步,三句写水光潋滟,景致如画,四句写诗人作赋遣情,五句写垂钓逸兴,六句写留印留痕,七八句写春雨连绵,意蕴丰富。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性和音乐性,堪称咏史抒怀的佳作。
谢公(晋)谢安
谢安(320-385),东晋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词人、画家等,有“谢道韫”、“谢客”之称。他曾任东晋宰相。谢安年轻时与王羲之等四十一位名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县西南)的兰亭举行“修禊”,大家把酒临江,流觞赋诗,即席赋诗37首并各附五言韵语,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后来人们就称兰亭这个地方为“兰亭”。“谢公池”就是用兰亭的典故。
谢安晚年隐居于会稽东山(今浙江省嵊州市东南),自号东山居士。谢安性格超然旷达,善于清谈,当时人称其“风神秀彻”(《世说新语·言语》)。谢安不仅才学过人,而且为人宽厚仁慈,待人谦和有礼,深受士族名流的崇敬。他一生崇尚老庄哲学,淡泊仕途,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一丘一壑(yī qiū yī hè):一个土山或土坑,一条沟壑,指隐士所居之地。南朝梁萧衍《答新渝侯书》:“一丘一壑,何须慕也。”天生:自然生成。
两两行:指成群结队。南朝梁简文帝《拟古意二首》之一:“高台对明月,长夜两两行。”
寒影:指月光映照在溪水之中,倒映着月光。凌汉色:形容夜色清冷。汉:指银河。
水光:指月光下的溪水。高浴:指月光照耀着水中的物体。寿山:传说中的仙山名,即蓬莱。
子云:指扬雄,字子云。作赋:写文章。添佳句:指扬雄作《甘泉赋》,使文辞富丽,多采善状,后世传诵不绝。
尚父:指吕尚,字子牙,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垂纶:指垂钓。逸情:指放荡不羁之情。
飞舄迹:指鞋印。相传古代圣人游于山水之间,常常踏着白云而走。《列子·黄帝篇》:“西王母至焉,王乃为寿爵于前,曰:‘闻君游乎四海之外,幸至弊邑,诸余不及迎,反命故所。’王辞曰:‘使某沐奉谒于上国,而求太王之嗣焉,于是乎不得返。”后因以“飞舄”比喻远行。此处指谢安的鞋印。莫教:不要。春雨绵绵,连续不断地下着。叠浸:多次浸泡。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情之作。作者以谢安为例,通过描写兰亭胜景、赞美兰亭文化以及描绘谢安归隐后生活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谢安这种高雅脱俗、闲适从容、恬淡名利的高尚品格的向往之情。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如“谢公池”和“一丘一壑”等,使得诗意更为深刻,艺术表现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