岙门深峭海波平,戍槛频传夜柝声。
欲诉离愁眠未稳,起看残月趁潮生。
【注】
岙门:山坞入口。戍槛:守边的士兵的营房。柝声:夜间敲更的声音。
残月:指新月。趁潮生:随着涨潮而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海上看到的景象。前两句写山海,后两句写人,以景衬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离别家乡时的惆怅之情。
岙门深峭海波平,戍槛频传夜柝声。
欲诉离愁眠未稳,起看残月趁潮生。
【注】
岙门:山坞入口。戍槛:守边的士兵的营房。柝声:夜间敲更的声音。
残月:指新月。趁潮生:随着涨潮而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海上看到的景象。前两句写山海,后两句写人,以景衬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离别家乡时的惆怅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再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从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方面作答。 “至尊旰食正忧勤,秦塞遥传斥堠纷。”“至尊”即指皇帝陛下,“旰食”“忧勤”都表明国家政治的紧张状况;“秦塞遥传”“斥堠纷”表明战事紧急,军情不断传来。诗人用“至尊”一词突出了战事之重,用“旰食”“忧勤”表现了皇帝的焦虑不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过下坝换小舟”的意思是经过下坝换小船。“屡逐尖头艇”的意思是屡次追逐着尖头的船。“还盘上水堤”的意思是又绕到上游的水堤上。“断烟归远屿
注释: 感时杂咏 其二 蜀道云横剑阁峨,曾经流燹此中过。比来羽檄微纾警,犹自萑符屡枕戈。地接函关戎马逼,星分井络跕鸢多。共知睿虑先筹远,玉垒贞珉颂不磨。 译文: 蜀道上的云横亘如剑的剑阁高耸入云,我曾经在这里流过失地之痛。如今朝廷的文书已经减少了对边境的威胁,但仍然有战争的紧张局势。这里与函谷关接壤,战事不断,形势紧迫;星辰分布如井络般密集,鸢鸟盘旋飞舞。我们都知道皇上深思熟虑了这些长远的问题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旅行夜宿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将旅夜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首句“茅店寒威冽”,描绘了旅夜中茅店的环境,寒冷而寂静。茅店,是指农村路边或田野中的小店,通常用于休息或过夜。寒威冽,表示天气寒冷,气氛冷清。这句诗通过描述环境,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调,也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安静而寒冷的氛围。 次句“愁因不寐添”,表达了诗人因为旅途疲惫而失眠,感到愁闷的心情
诗句解析 1. 感时杂咏,其三 - 注释:此诗是《感时杂咏》系列中的第三篇。 - 赏析:此句表明这是一系列关于时事的诗歌,每一篇都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化的感悟和思考。 2. 军储倚办大司农,徵发频年遍举烽 - 注释:大司农是国家的重要官职,主要负责军事储备和征调。频繁的军事行动使得烽火被频繁地点燃。 - 赏析:这句反映了战争频繁导致的军事需求增大,以及由此产生的财政压力。 3.
【注】 岙门:山坞入口。戍槛:守边的士兵的营房。柝声:夜间敲更的声音。 残月:指新月。趁潮生:随着涨潮而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海上看到的景象。前两句写山海,后两句写人,以景衬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离别家乡时的惆怅之情
诗句 1 与长男浚图世科事 2. 莫恨当年志未酬,更思黾勉绍箕裘。 3. 鸡窗独掩槐花暮,蟾窟高攀桂子秋。 4. 宦业成名存显晦,文章家数有源流。 5. 若能早立规模定,方可终身事进修。 译文 与长男浚图世科事:与你的小儿子浚图谋划着家族的后代和事业。 莫恨当年志未酬,更思黾勉绍箕裘:不要怨恨当年的愿望未能实现,更加努力地继承父亲的遗志。 鸡窗独掩槐花暮,蟾窟高攀桂子秋:独自关闭着窗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送郑思亨淳安司训》 秋闱(考试名)曾占一经魁,分教名邦宠异才。 细雨侵阶春草合,轻风入树杏花开。 讲明礼乐收馀烬,绪正文章淑后来。 此地从前多俊杰,儒仙又见陟蓬莱。 注释: - 秋闱:秋天的科举考试。 - 经魁: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 - 分教:分别教授。 - 名邦:有声望的国家或地方。 - 宠异才:重视并培养杰出的才能。 - 侵阶:湿润到台阶上。 - 春草合
【注释】 经进盐图诗八首:指范仲淹《答杜平章书》中“臣伏惟朝廷之设盐法,本为公私两便。……而诸路监榷之官,皆以盐利自给,非如内郡有司,唯供簿书而已,则今者盐法未善也。”草荡图:指《新唐书·陆贽传》:“草荡之弊,一望无际,不生树木,草木繁茂。此是边人屯戍之地,宜开耕牧之田,使边人得耕牧之利,而内地无荒地之害。草荡既开,则可以种桑、枣、榆、柳,又可以为蔬圃、药圃。” 海壖:海边的近地,海畔。咫尺地
诗句解析 1. 感时杂咏,其三 - 注释:此诗是《感时杂咏》系列中的第三篇。 - 赏析:此句表明这是一系列关于时事的诗歌,每一篇都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化的感悟和思考。 2. 军储倚办大司农,徵发频年遍举烽 - 注释:大司农是国家的重要官职,主要负责军事储备和征调。频繁的军事行动使得烽火被频繁地点燃。 - 赏析:这句反映了战争频繁导致的军事需求增大,以及由此产生的财政压力。 3.
注释: 感时杂咏 其二 蜀道云横剑阁峨,曾经流燹此中过。比来羽檄微纾警,犹自萑符屡枕戈。地接函关戎马逼,星分井络跕鸢多。共知睿虑先筹远,玉垒贞珉颂不磨。 译文: 蜀道上的云横亘如剑的剑阁高耸入云,我曾经在这里流过失地之痛。如今朝廷的文书已经减少了对边境的威胁,但仍然有战争的紧张局势。这里与函谷关接壤,战事不断,形势紧迫;星辰分布如井络般密集,鸢鸟盘旋飞舞。我们都知道皇上深思熟虑了这些长远的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再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从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方面作答。 “至尊旰食正忧勤,秦塞遥传斥堠纷。”“至尊”即指皇帝陛下,“旰食”“忧勤”都表明国家政治的紧张状况;“秦塞遥传”“斥堠纷”表明战事紧急,军情不断传来。诗人用“至尊”一词突出了战事之重,用“旰食”“忧勤”表现了皇帝的焦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