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壖咫尺地,一望如掌平。
材木不生植,草莽徒敷荣。
广牧良有害,泛取亦难成。
瓜分给亭户,表蕝自经营。
繁霜一以降,百物俱雕零。
刍荛忽萃止,芟缚无留行。
辇运积官所,来岁事煎烹。
负荷非为苦,愿言公课登。

【注释】

经进盐图诗八首:指范仲淹《答杜平章书》中“臣伏惟朝廷之设盐法,本为公私两便。……而诸路监榷之官,皆以盐利自给,非如内郡有司,唯供簿书而已,则今者盐法未善也。”草荡图:指《新唐书·陆贽传》:“草荡之弊,一望无际,不生树木,草木繁茂。此是边人屯戍之地,宜开耕牧之田,使边人得耕牧之利,而内地无荒地之害。草荡既开,则可以种桑、枣、榆、柳,又可以为蔬圃、药圃。”

海壖:海边的近地,海畔。咫尺地:形容距离很近。掌平:像手掌一样平展。

材木不生植:没有生长的树木。材:同“材”。不生植:不能生长。

草莽徒敷荣:野草野草只能随意生长,无法培育。

广牧良有害:大牧场很有害。

泛取亦难成:随便取得也很困难。

瓜分给亭户:把土地划分给亭户。亭户:唐代地方基层单位,由农民组成。

表蕝:比喻外事或政务。经营:管理。

繁霜一以降:纷纷大雪开始降落。

百物:各种东西。雕零:衰败凋零。

刍荛:砍柴割草的人。忽萃止:忽然停止下来。

芟缚:除去草和捆扎的绳索,使之整齐。

辇运积官所:运送到官府。

来岁:明年。事煎烹:事情烦劳。

负荷:负担,引申为责任,工作。非为苦:不是困苦。

愿言:希望。公课登:公家的职责得到提升。

【赏析】

这首诗是范仲淹任陕西转运副使时所作的一首咏史之作。他首先感叹“蕃部”的荒凉景象,然后对唐王朝的边防政策提出批评,指出“蕃部”之所以荒凉,是因为朝廷的边政不利;最后他又对朝廷的边防政策表示赞赏,认为这种政策能够有效地防止边患发生。

全诗结构紧凑,先写景抒情,后发议论,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自然,富有说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