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神比公秩,望祭夷臣位。
太室效三呼,少室尊一字。
【注释】:
帝字峰:即少室山的北峰,又名中岳太室山。
岳神比公秩,望祭夷臣位:指嵩山是中华大地众山之祖,历代帝王都来嵩山举行祭祀大典,以表示对“天地之中”的尊崇。
太室效三呼,少室尊一字:指在祭祀嵩山时,先向太室山鸣钟三声,然后才对嵩山进行祭祀;少室山则只需鸣钟一声即可。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嵩山功德的诗。首句点出嵩山为天下名山。次句写嵩山在古代帝王心目中的地位。后两句写嵩山的祭祀程序。全诗语言平实而庄重,感情真挚而热烈。
岳神比公秩,望祭夷臣位。
太室效三呼,少室尊一字。
【注释】:
帝字峰:即少室山的北峰,又名中岳太室山。
岳神比公秩,望祭夷臣位:指嵩山是中华大地众山之祖,历代帝王都来嵩山举行祭祀大典,以表示对“天地之中”的尊崇。
太室效三呼,少室尊一字:指在祭祀嵩山时,先向太室山鸣钟三声,然后才对嵩山进行祭祀;少室山则只需鸣钟一声即可。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嵩山功德的诗。首句点出嵩山为天下名山。次句写嵩山在古代帝王心目中的地位。后两句写嵩山的祭祀程序。全诗语言平实而庄重,感情真挚而热烈。
《太室二十四咏·其四·三鹤峰》是宋代楼异的作品,描绘了李八百在三鹤峰炼丹的壮丽景象。下面将根据文本逐句进行详细释义: 1. 诗句原文: 昔日李道士, 炼药峰之下。 若更来三鹤, 吾甘弃驷马。 2. 逐句释义: - 昔日李道士:指的是历史上的道教神仙李八百,他在此峰炼丹。 - 炼药峰之下:描述李道士所处的地理位置,即三鹤峰。 - 若更来三鹤:如果再来三只白鹤。 - 吾甘弃驷马:宁愿放弃四匹好马
【注】长扬赋:汉班固的辞赋。孝子诗:唐李峤的《孝子诗》。青衿:古时学生所服,借指读书人。《礼记》:士之子恒以学,及入大学,升歌彻琴,坐而肄业;大成冠、大带、朝同爵、皮弁、祭、射、御、书、数,无非君教也。 【赏析】 《赠张孝子绍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少年时代对孝道的尊崇和对孝子的推崇,后两句抒发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此诗在内容上没有多少新意,但在艺术形式上却颇具匠心
浮丘峰 浮丘隐逸,云白山青 1. 诗歌背景 - 明代诗人傅梅所作 - 《太室二十四峰诗》系列 - 浮丘峰在诗中位置及其象征意义 2. 诗意解析 - “浮丘栖隐地”:浮丘峰作为隐逸之地 - “云白与山青”:描绘自然景色之美 - “自从仙举后”:反映古人对修仙向往 3. 文化寓意 - 浮丘公传说 - 浮丘峰命名由来及其象征 -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故事 4. 赏析 - 诗歌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
诗句原文: 峰上无所有,人传一镜悬。若云天上月,何得夜长圆。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无所有:表示玉镜峰上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2. 人传一镜悬:人们传说在玉镜峰上有一面像镜子一样悬挂的玉镜。 3. 若云天上月:如同天上明亮的月亮。 4. 何得夜长圆:为何夜晚能长时间保持完整、圆满?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玉镜峰美景的赞美
这首诗描绘了太室山中黄盖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首句“一峰出木末”,描绘了黄盖峰巍峨挺拔的姿态。山峰如同一位威武的将军,矗立在群山之巅,傲视群雄。 颔联“端整更无奇”,进一步展现了黄盖峰的雄伟壮观。它不仅高大挺拔,而且端庄严谨,没有丝毫的怪异之处。这一句诗既赞美了黄盖峰的自然之美,又体现了诗人高瞻远瞩、洞察秋毫的艺术眼光。 颈联“只有黄云色,东南覆岳祠”
【注释】 过:经过;少林寺: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东南麓,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 巑(jiāo)岏(wěi):山峰峻拔。 梁魏:指北魏、东魏。 隋唐:指隋、唐。 传衣:传授袈裟。 遗履:丢弃的鞋子。 西方: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悟得:领会、理解。 名山:有名的山,这里指五台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五台山的经历和体会。 首联“二室巑岏一径通,少林寺在翠微中。”写山势高峻
诗句:苍苔藤蔓饰须眉,狮子标形是与非。 译文:苍苔藤蔓装饰着狮子的面容,狮子的形态就像是在表达一种观点。 注释:这里的“苍苔”指的是山石上的苔藓,“藤蔓”指的是缠绕在石头上的藤本植物,它们装饰着狮子的面容,使得狮子显得栩栩如生。“标形”指的是狮子的外形,“是与非”则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或态度。这句话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狮子和其代表意义的深刻理解。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
诗句: 仙仗西来感百神,泥金检玉尚如新。 山灵知是真天子,万岁声中第一人。 译文: 仙乐从西边传来感动了所有神灵,泥金和玉石的祭品看起来仍然像新的一样。山灵知道这是真正的天子,万岁声中的第一人。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万岁峰在皇帝祭祀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其作为国家象征的重要性。万岁峰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古代帝王祭祀的重要场所。诗中通过“泥金检玉”等词语,展现了皇帝对这一山峰的高度重视
【注释】太室:即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县。二十四峰指太室山上的二十四座山峰。青童:道教神话中的神仙之一,又称“老翁”,相传为老子的老师。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律组诗《太室歌》中的一首。首句点明所咏之山为太室山。次句写太室山青童峰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第三句写山峰高峻,云雾缭绕,使人难以攀登。尾句用典,写太室山上的白云深不可测,使人无法接近。全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太室山的雄伟气势
【注释】 太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岳嵩山的主峰。 凤凰:指凤凰山。 地本属颍川:指太室山原本属于颖川郡(今河南省登封市)的辖区。 吾以颍川沼:我愿成为颍川郡的一块肥沃的盆地。 但愿凤来:只盼望凤凰山上飞来一只凤凰。 愿:希望。 黄金赐:用黄金赏赐。 【赏析】 此诗为《太室二十四峰》组诗之十一,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迫切心情。全诗如下: 太室山,又名中岳山,坐落在河南登封市北
【注释】: 卓剑峰:指卓立于群山之上的一座山峰,因其形似宝剑而得名。 从军不可佩,为客不可弹:意思是说,作为军人不能佩戴这把剑,因为剑是武器,有杀伐之意;而作为游子不能弹唱这把剑,因为它代表着故乡和故土的情感。 夜夜龙光起,只愁星斗寒:意思是说,夜晚时分,这把剑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但同时也会让人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在仰望星空,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家乡
注释: 出岫本无心,从龙亦有会。 白云峰 白云峰,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北。此诗是诗人隐居少室山时所作。 出岫本无心,从龙亦有会。 “出岫”指云彩从山峰间露出;"岫"意为山峰。“无心”指无意于功名利禄;“有会”指遇知音。诗人写自己虽然无意于功名利禄,但与隐士们却志趣相投,因此可以在此结庐而居。 此中可卜居,组系身无奈。 “卜居”指占卜择地居住,此处指择地隐居;“组系”为束缚、约束之意。言此地虽好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赏析时,首先要对整首诗的意境、情感进行把握,同时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最后还要结合作者及创作背景来分析。 “金牛卧少室”,写金牛山在洛阳西北面,“金牛”二字点明山名。 “不知几千龄”,“几千龄”,形容时间之久长。 “平地皆蜀道”,这句是说金牛山一带,道路坎坷不平,就像蜀国的险峻之路。 “驱五丁”,相传古蜀国开凿此山,需要有五位力士才能推动巨石,所以称蜀道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青山是主人,隐士暂为客。 - 注释: 青山象征自然的主人或主宰,诗人自比为暂时来访的客人。 - 译文: 青山就像主人,而我像是个暂时访问的人。 2. 主人冒客名,客子竟何适。 - 注释: 主人以自己的名义出现,但作为客人的我不知该往何处去。 - 译文: 主人以自己的名字出现,但作为客人的我不知该往何处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
【注释】药堂峰:山名,位于少室山。少室山: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 【赏析】此诗首句点明“药堂”是因山上的草药而得名,次句说山上的药草多,所以有这个药堂的名字。三、四句说明药堂的用途:不必求服食(服药)也能长生不老。这是道教思想,反映了道家对药物的重视
上山采紫薇,下山弃山下。 注释:山上采集的是紫色的野花紫薇,但是下山后却丢弃在山下。 岂不爱荣华,此物终凋谢。 注释:难道不喜爱荣华富贵吗?但这些东西终究会凋零衰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的诗。诗中的“紫薇”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其颜色为紫色,象征着尊贵与高雅;而诗中“荣华”则是人生中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成功与荣耀。诗人通过描绘上山采紫薇,下山时丢弃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