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策登高第,分符得要津。
鹿岩连郡郭,滹水亘城闉。
父老咸称喜,桑麻总待春。
凭谁传循吏,太史是姻亲。
【注释】
- 登高第:指在科举考试中得高分。
- 分符:古代朝廷官员分派任务或权力时,用符节授予,表示正式受命。
- 鹿岩:地名,位于东侧,因形似鹿而得名。
- 郡郭:郡守的官邸,即州府所在地。
- 滹水:一条河流的名字,流经县城。
- 父老:当地百姓,对年长者的尊称。
- 桑麻:泛指农作物,这里指庄稼。
- 循吏:遵循法律、治理有方的官吏。
- 太史:古代负责天文历法工作的官员,此处可能暗指刘宗哲是朝廷中的一名官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进士刘宗哲的画面,通过对其仕途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其未来的祝愿和期望。
首联“献策登高第,分符得要津”,描绘了刘宗哲凭借其智慧和才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被授予官职的情景。这里的“献策”和“登高第”分别指刘宗哲提出的策略和取得的好成绩,而“分符”则是指朝廷官员分派的职位。这两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了刘宗哲在官场上的成功与荣耀。
颔联“鹿岩连郡郭,滹水亘城闉”,进一步描绘了刘宗哲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鹿岩位于东侧,以其形状像鹿而得名;鹿岩与郡郭之间,滹水横贯而过,将整个县城分割开来。这里的“连郡郭”和“亘城闉”分别描绘了鹿岩与郡郭相连以及滹水穿越县城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刘宗哲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
颈联“父老咸称喜,桑麻总待春”,转向描写当地的民众对刘宗哲的支持和期待。这里的“父老”指的是当地的百姓们,他们因为刘宗哲的到来而感到喜悦。而“桑麻总待春”则是指庄稼已经生长出来,春天即将到来。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民众的喜悦和庄稼的生长,表达了人们对刘宗哲未来工作的信心和期待。
尾联“凭谁传循吏,太史是姻亲”,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隐喻,暗示了刘宗哲在官场上的亲近关系。这里的“循吏”和“太史”分别指遵行法令、治理有方的官吏和担任天文历法工作的官员,而“姻亲”则可能暗指刘宗哲与某位官员有着亲戚关系。这两句诗既体现了刘宗哲在官场上的能力和地位,又通过巧妙的手法展现了他与宫廷中某些官员之间的特殊关系。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刘宗哲在官场上的成功与荣耀,以及对他在未来的祝福和期望。同时,通过对当地民众和官员关系的巧妙运用,也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