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障江心,禅宫嵌碧岑。
峰高忘地窄,波静觉天沈。
鸥散惊帆影,鼍鸣应谷音。
红尘纷两岸,长啸豁烦襟。
金山寺
砥柱障江心,禅宫嵌碧岑。
峰高忘地窄,波静觉天沈。
鸥散惊帆影,鼍鸣应谷音。
红尘纷两岸,长啸豁烦襟。
译文:
在长江中矗立着一块巨石,那就是金山寺的所在。寺庙建筑在一座绿色的山峰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禅宫。
高峰耸立,我忘记了大地的狭窄,只有眼前的平静和深邃。
江面上的鸥鸟飞散了,惊起了船上人的影子;海中的鼍龙发出叫声,回响着山谷的声音。
江岸两边都是红色的尘土,我长啸一声来驱散心中的烦恼和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写金山寺的诗。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南麓金山上,是江南著名的古刹之一。这首诗通过对金山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之情。
首句“砥柱障江心,禅宫嵌碧岑”描绘了金山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金山寺坐落在长江中流,屹立于江心,是一座重要的佛教圣地。而寺庙建筑则嵌在绿色的山峰之上,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这一句通过“砥柱”和“禅宫”两个关键词,生动地勾勒出了金山寺的独特风貌。
第二句“峰高忘地窄”,进一步描绘了金山寺的雄伟壮观。站在高峰之巅,可以俯瞰整个江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和自己的渺小。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宽广和超脱。
第三句“波静觉天沈”则是对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描绘。在江面平静无波的时候,诗人似乎感受到了天空的颜色更加深沉,仿佛与天地相连。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悟,又透露出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第四、五两句“鸥散惊帆影,鼍鸣应谷音”则具体描绘了周围的景物。当鸥鸟飞散时,惊起了船上人的影子;当海中的鼍龙发出叫声时,回响着山谷的声音。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增添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最后一句“红尘纷两岸,长啸豁烦襟”则是整首诗的总结。这里指的是周围的喧嚣尘世,而诗人却选择用长啸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解脱。这种反差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越和心灵的自由。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