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说趋庭处,全声问道庵。
寸心知景慕,万里事幽探。
岂但闻三礼,还看学二南。
高山频仰止,隔座挹清岚。
【注释】
为衍圣公赋诗礼庭:为衍圣公(孔子后代,封衍圣公)作诗。衍圣公,即衍圣公,是孔子后代的封号。衍圣公在孔庙中祭祀孔子。礼庭:指孔庙中的礼庭。
共说趋庭处,全声问道庵:一起谈论的是孔子讲学的处所和问问题的地方。
寸心知景慕:心中知道孔子的景仰之情。
万里事幽探:为了探寻孔子的思想而走了万里路。
岂但闻三礼:不只是听到《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还看学二南:还看到学习《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二南:《诗经》的两篇篇章。
高山频仰止:多次仰望着高山。
隔座挹清岚:隔着座位也能感受到山间的清新气息。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衍圣公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和对孔子思想的探究之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联“共说趋庭处,全声问道庵。”诗人首先提出了自己对于孔子讲学处的向往之情。他希望与衍圣公一起探讨关于孔子讲学处的问题,表达出他对孔子讲学处的向往之情。
颔联“寸心知景慕,万里事幽探。”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孔子的景仰之情。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孔子的景仰之情,他为了探寻孔子的思想而走了万里路。
颈联“岂但闻三礼,还看学二南。”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孔子思想的探究。他不仅仅是听到了关于三礼的知识,他还看到了学习《周南》、《召南》的过程。
尾联“高山频仰止,隔座挹清岚。”诗人以高山为喻,表达了他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他像一座高山一样,不断仰望着孔子的智慧,同时他也能从远处感受到孔子的智慧。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衍圣公一起探讨孔子讲学处的问题,表达了他对孔子景仰之情和对孔子思想的探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