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游天台,逢君赤城邸。
十载一为别,相望淮阴市。
驾言西野中,楚泽多芳芷。
兰挠事采撷,岁聿云暮矣。
采之欲遗谁,良复慰知己。
安得挽君车,远上西山趾。
永与异人居,绝粒从兹始。
《西野为淮阴友人赋》是明代诗人符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许。全诗如下:
我昔游天台,逢君赤城邸。
十载一为别,相望淮阴市。
驾言西野中,楚泽多芳芷。
兰挠事采撷,岁聿云暮矣。
采之欲遗谁,良复慰知己。
安得挽君车,远上西山趾。
永与异人居,绝粒从兹始。
《西野为淮阴友人赋》是诗人符锡创作的作品,其中“十载一为别,相望淮阴市”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十年间虽多次分别,但彼此心念相连的情感。
诗句“驾言西野中,楚泽多芳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自然景观的赞美。
“采之欲遗谁,良复慰知己”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心情,他通过采摘芳香的植物来寄托对友人的情感,希望这些植物能带给朋友慰藉。
“安得挽君车,远上西山趾。永与异人居,绝粒从兹始”这几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挽留友人的愿望,以及与友人共同隐居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他们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远离。
“我昔游天台,逢君赤城邸。”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与友人的初次相遇场景,也表现了诗人对这次偶遇的珍贵和喜悦。
“驾言西野中,楚泽多芳芷”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营造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采之欲遗谁,良复慰知己”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一方面是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不舍,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赠送植物来安慰友人,表达出一种超越物质的深厚友情。
“安得挽君车,远上西山趾。永与异人居,绝粒从兹始”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挽留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诗人对传统美德的尊崇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我昔游天台,逢君赤城邸。十载一为别,相望淮阴市。”这两句诗不仅回顾了与友人的美好时光,还展示了他们因地理相隔而不得不频繁分离的现实。
“驾言西野中,楚泽多芳芷。兰挠事采撷,岁聿云暮矣”这几句诗通过描绘西野的美丽景象和采摘植物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采之欲遗谁,良复慰知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一方面他希望将植物作为礼物赠予友人,以表心意;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这种物质赠礼无法完全替代深厚友情的无奈。
[13^] “安得挽君车,远上西山趾。永与异人居,绝粒从兹始”这几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与友人一起远离尘嚣,过上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对自然的热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诗句译文:
我曾在天台山游玩,曾与您在此相见,您的住所就在赤城的山巅之上。我们已分别多年,今天又在淮阴市再次相逢。我在这片西野之地漫步,只见那楚地的泽国处处盛开着芬芳的芷草。我要用兰花来采撷这些香草,可是岁月匆匆,转眼又是一年将尽之时。采来的香草该送给谁呢?真让人感到惆怅。如何才能再拉您的手,一同登上那西边的高山之巅?让我们从此开始隐居生活,再也不受俗世纷扰的侵扰。
注释翻译:
天台:位于今浙江省温州市境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水名胜区之一,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赞美其美景的诗篇。
赤城:这里可能指的是赤城山(又称赤城峰),是天台山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古代文学中经常提到的地点。
淮阴市:指今天的淮阴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历史上曾是韩信等杰出人物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歌通过对天台山、赤城山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卷。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手法,将西野之地的自然风光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浪漫色彩。同时,诗中的“相望淮阴市”、“采之欲遗谁”等句子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真挚的友谊。此外,诗歌还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进一步增添了诗作的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