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有灵木,上孕三凤雏。
蔽芾长翛羽,志岂于丘隅。
一雏上天飞,出入承明庐。
霜飙灵木摧,愁凤将安如。
木摧不复秀,凤愁不可祛。
声华照穹石,千秋齐鲁墟。
【注释】
东山:地名,在今山东肥城县。灵木:指椿树。三凤雏:指三个凤凰的后代。
蔽芾(bìfú):形容树叶茂盛。长翛羽:长成美丽的羽毛。
丘隅(yuē):山的边角。
承明庐:汉代宫殿名。
霜飚(biāo):急风。灵木摧:指椿树被砍伐。
千秋:指很久。齐鲁:古地区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译文】
东山上的灵木上孕育着三个凤凰的后代。
长成美丽的羽毛,志向不会只在山中。
一个飞到天上,在皇宫里出入。
一场疾风过后,那片树林就倒下了。
树木倒下后不会再生长,那只凤凰也忧愁得无法驱散。
它的名声和风采照耀着泰山的石头,千年之后它就成了齐鲁的大遗址。
【赏析】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时所作。当时正值西夏进攻宋边,朝廷命他赴镇守关中(今属陕西)。诗人于途中经过东山,见到椿树而作此诗。
首句“东山有灵木”,点明了地点,并引出下文对椿树的赞美。第二句说:“上孕三凤雏。”三凤,即传说中的凤凰,古代传说凤凰生九子,一曰朱雀、一曰鸑鷟、一曰玄武、一曰骐、一曰鴹雀、一曰鸱枭、一曰鸾鸟、一曰辟邪。这里以凤雏代指其子。“上”字用得极妙,说明这些凤雏不是普通的凤凰后代,而是从天而降的凤凰之雏。第三句写它们长成后的情形:“蔽芾长翛羽”,意思是它们的羽毛长成了美丽的羽衣,可以远飞高翔了。第四句又进一步加以描绘:“志岂于丘隅。”意思说,它们所追求的不是小天地的丘隅,而是广阔的天空。这两句通过描写这些凤雏长成后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自己为国为民的壮志豪情。
接下来四句写凤雏的遭遇。“一雏上天飞,出入承明庐”。承明庐是汉宫名,这里代指天子居住的地方。这句的意思是说,其中一个凤雏已经飞上蓝天,出入于皇帝所居的宫中。但好景不长,“霜飙灵木摧”,突然一场大风吹倒了那棵灵木,凤雏的命运也随之而变化。
最后两句写凤雏遭到不幸后的情形:“木摧不复秀,凤愁不可祛”,意思是说这棵灵木被砍倒以后再也不能长得茂盛了,而那只凤凰也忧愁得难以消除内心的愁苦。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抒发了自己为国家、人民担忧的情怀。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凤雏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行动能力,从而更加生动地表现出凤雏的形象。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十分感人,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