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极北地,夏尽及秋时。
驿树金陵道,天门水战旗。
沙平朝露白,野阔夕阳迟。
坐石絺衣挂,青天月半规。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语言以及鉴赏古代诗词综合能力。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江南极北地,夏尽及秋时”意思是:江南的极北之地,到了夏季就到了秋天;“驿树金陵道”“天门水战旗”意思是:金陵道上驿站旁的树上挂着秋天的树叶,天门山口有战旗飘扬;“沙平朝露白,野阔夕阳迟”意思是:沙地上的露水像霜一样白,荒野中夕阳渐渐落去,时间过得慢;“坐石絺衣挂,青天月半规”意思是:坐在石头上衣服被露水打湿了,青天中月亮已经过了一半。赏析:这首诗写于诗人流放途中。首联点出流放之地——江南,并写出了季节变化。颔联写景,金陵道上的驿站旁,树枝上挂满了秋叶,而天门山口,则红旗飘扬。颈联描绘出了一幅日暮时分的景色,沙地之上,露珠晶莹洁白,野草之中,落日余晖映照着辽阔的大地。尾联写了自己流放途中的生活状态。

【答案】

译文:

江南最北边的地方,到了夏日就到秋天;金陵道上驿站旁的树枝上挂满了秋天的叶子,天门山口有战旗飘扬。

沙地之上,露珠晶莹洁白,野草之中,落日余晖映照着辽阔的大地;坐在石头上,衣服被露水打湿了,青天中月亮已经过了一半。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赴任途中,途经采石、慈湖一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小诗。首句写自己行踪之北;二句写自己所经之地为盛夏;三、四句描绘了沿途的景物;五、六句描写了日暮时的景象;七、八句是作者在旅途中所感所见。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