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门庭海样宽,望洋休叹问津难。
直从伊洛源头去,鼓棹中流任往还。
《送容一之归广东二首(名贯陈白沙门人)·其一》解读与赏析
诗句解析
洙泗门庭海样宽,望洋休叹问津难。
- 洙泗门庭:此处指代宽广的学问或知识领域,象征性地比喻为洙水和泗水的广阔。
- 海样宽:形容学问之广,无边无际,如同海洋一般深邃广大。
- 望洋休叹问津难:面对浩瀚如海的知识,人们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措,感叹难以找到入门的道路。
直从伊洛源头去,鼓棹中流任往还。
- 伊洛源头:伊水和洛水的发源地,常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象征着文化的根源和启蒙之地。
- 直从:直接从那里开始。
- 鼓棹中流:在这里,“棹”是船桨的意思,意味着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航行。
- 任往还:不受限制地来回穿梭于知识的各个领域之间。
译文
洙泗的学问像大海一样宽广,面对如此浩渺的知识面,我们往往感到无法自拔,心生迷茫。然而,只要我们从伊水、洛水的源头开始学习,就像扬帆起航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自如,无论向哪个方向都能自如往来。
注释
- 洙泗:指古代中国的两条主要河流——洙水和泗水,分别源自今山东省的曲阜市和邹城市,是儒家学说的起源地。
- 海样宽:形容洙泗的学问如同广阔的海洋,无边无际。
- 望洋休叹问津难:面对如此辽阔的知识海洋,人们往往会感到自己渺小,感叹难以把握其精髓。
- 伊洛源头:伊水源于河南济源县,经洛阳至洛阳市;洛水源于河南巩义市,经洛阳至河南省。这两条河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洙泗知识领域的广阔描述以及对求知者心理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学问的敬畏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洙泗门庭”、“海样宽”,以及“直从伊洛源头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整首诗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面对未知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和智慧,不断前行。
评析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学问的博大精深和求知者的勇气与决心。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语言简洁但富有力度,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此外,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性。
写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社会正处于一个思想活跃、学术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章懋创作了这首诗,旨在表达对学问的敬仰以及对求知者的鼓励与期待。通过这首诗,他希望能激励更多的人勇敢地追求学问,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