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兽在深山,藜藿亦寿考。
况也济乱流,干城国之宝!
一朝捐宾客,三军哭孤岛;
李代桃亦僵,蒯易丝逾扰。
吁嗟周遗民,去作流离鸟;
路逢故鬼语,死生何草草!
野死媚乌鸢,水死蛟龙饱;
哀哉失所天,人命不自保!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来分析。

本诗开头“猛兽在深山”“藜藿亦寿考”,以猛兽和藜藿作比,形象地写出了乱世中,贤人、能士也难逃一死,暗含诗人对时局的担忧。第二句写乱世中的贤人,即使像济水边流过的河伯一样,也仍为天下百姓所珍重。第三句写国家危难之时,贤人成为国家的宝贵财富。第四句写贤人被弃置,三军将士为孤岛上的亡国之君而痛哭。五到八句写周室东迁,李代桃僵,蒯通易丝;哀叹周室遗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第九到十二句写乱离之世,鸟鸢食其肉,蛟龙食其髓,人民死于战乱之中,生命不保。最后两句写野死和水死在乱离之中,人们失去安身之地,生命难以自保。

【答案】

译文:

猛兽在深山,藜藿(豆茎)也能长得很茂盛,何况是济水中的鲤鱼?国家动荡的时候有贤人在,就像济水边的河伯那样受到百姓们的敬爱。国家动乱的时候有贤人来辅佐,就像李代桃僵那样。国家动荡的时候有贤人来辅佐,就像蒯通易丝那样。哀叹周室遗民啊,他们离开故乡,变成流离失所之鸟。路遇故鬼,诉说起生死无常,人生短促。野外死去,被乌鸦老鹰啄食,水上淹死,被蛟龙吞食。哀叹啊,失去了安定的地方,人们的生命无法保全。

赏析:

《蒿里曲》是一首揭露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悲歌。首句写乱世中,贤人也有死亡的一天。“藜藿”,指豆茎。豆茎虽粗且高,却只能做羹汤食用,不能充饥,所以用“亦寿考”来形容它长寿可贵。这一句既写出了乱世中贤人的命运,又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第二句进一步描写乱世中贤人的处境。这里把国家动荡时期的混乱局面比作河伯的流沙,比喻极为巧妙,生动地揭示了乱世中人民的苦难。三句写国家动荡时期有贤人来辅佐。“干城”,指城池坚固,保卫国家安全。这里借喻国家。“国宝”,指国家的重要大臣。这一句赞扬了贤人的忠心耿耿为国家分忧解难。末句写贤人被弃置后,三军将士为之痛哭哀悼。这一句表现了人们对贤人的怀念之情以及他们的悲愤情绪。

中间部分写周室东迁,李代桃僵,蒯通易丝。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周室东迁时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的情景。“李代桃僵”原指春秋时齐景公让公孙接代替被杀的公子阳友去死,后来用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蒯通易丝”即指汉朝初年蒯通向赤眉将军提出投降的建议,使赤眉军失败,自己反而得到封侯的待遇。这两句都表现了诗人对这种背叛行为的谴责。

最后两句写周室遗民,他们流落他乡,成为无家可归之人,生灵涂炭。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全诗通过歌颂乱世中的贤人,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