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觅柴桑处士家,城南十里碧溪斜。
武陵不隔人间世,暮雨新流泛落花。
【注释】
桃花里:即桃花源,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地名。柴桑:指陶渊明的故乡,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武陵:指武陵山,在今天湖南境内。人间世:指人间世界。
【译文】
我要找的是柴桑的那位隐士的家,城南十里就是那碧绿的溪。武陵不隔人世,黄昏时新雨中溪水泛着落花漂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访少岳隐居地桃花源后所作。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首句“欲觅柴桑处士家”,交代诗人此行的目的。“柴桑”是陶潜自称所居之地,故称。“处士”,是古代对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男子的一种尊称。“柴桑处士家”,即指陶潜的家。
次句“城南十里碧溪斜”,“柴桑处士家”即在城南,“桃花源”位于城南十里处,所以诗人说“碧溪”。
第三句“武陵不隔人间世,暮雨新流泛落花。”这两句的意思是“武陵并不隔断人间,黄昏的细雨使得溪流泛出落花”。武陵,即武陵山,在湖南省常德县一带;这里指桃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武陵山并不是与人间隔绝,而是通过桃花源这个通道,使人们得以进入那个理想的境界。
此诗写于元和四年(809),是唐宪宗元和年间诗人游历桃花源之后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