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明属本来,舍利竟何物。
功过了不知,终然是枯骨。

【注释】

妙明:佛教语,指佛之智慧。属:归属。本来:本性。

舍利子: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难,曾将佛骨舍利献给国王。

枯骨:比喻死亡或衰微。

【赏析】

本诗以“舍利”作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舍利子的深刻理解。

首句“妙明属本来”,意为佛的智慧是本来就存在的,它不是人为创造的,而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这里的“本来”二字,强调了佛的智慧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是永恒的、不变的。

第二句“舍利竟何物”,则提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既然佛的智慧是不变的,那么舍利子又是什么呢?这里的“竟何物”三字,表达了诗人对于舍利子的困惑和好奇。

第三句“功过了不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疑惑:既然舍利子是佛的智慧,那么它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这里的“功过”二字,既指佛的智慧,也指佛的行为。诗人认为,虽然佛的智慧是永恒的,但其行为是有目的有选择的,因此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佛的智慧的理解上。

末句“终然是枯骨”,则表达了诗人对舍利子的最终认识:无论佛的智慧如何伟大,其终究只是一堆枯骨,无法改变生死轮回的命运。这里的“枯骨”二字,既形容了佛的智慧的虚无性,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看法。

这首诗通过对“舍利子”这个佛教符号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佛的智慧、行为以及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