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维摩室,萧萧般若台。
山僧谈学士,曾此借眠来。

【注释】

维摩室:即维摩丈室,又称维摩精舍,是印度传说中一位高僧维摩诘的住所。萧萧:形容风声、雨声等细微的声音。曾此借眠来:曾在这里借宿过。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首联写悟性寺,二、三联写维摩室和般若台,末联写山僧。

“寂寂维摩室”一句,点明题意。诗人以“悟道”为旨归,所以开头便写悟性寺。悟性寺在浙江天台县,相传为南朝梁武帝时僧人智顗所建,后改名天台宗。“维摩室”,即维摩丈室,是印度传说中一位名叫维摩诘的高僧住过的精舍。“维摩丈室”,就是现在天台山的万年寺,也是天台宗发源地。

“萧萧般若台”,用“萧萧”来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既形象又贴切。“般若台”,指般若寺。般若,是佛教语,意为“智慧”。这一句写出了悟性寺内那座古老的般若寺,以及那片静谧的寺院环境。

“山僧谈学士”一句,描写了一群读书人来到寺庙中,与山僧谈论学问的情景。“山僧”,指山中的和尚;“谈学士”,指谈论学问的人。这里的“学士”并非指有学问的人,而是泛指那些读书人。

“曾此借眠来”一句,意思是说这些读书人曾在这个寺庙中借宿,并在这里度过了一些时间。这里的“曾此借眠来”并非指他们曾经在寺庙中睡觉,而是表示他们在这座寺庙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这首诗通过描绘悟性寺的景色和氛围,展示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