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溪锦树初残,对牖腊梅微吐。
鸟依枝上轻啼,花隐林间暗数。
【注释】
孟冬:指农历十月。《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在婺女,昏参中。”孔颖达疏:“孟者长也,冬则岁暮也。孟冬者,言岁将终也。”
隔溪:隔着溪水。
锦树:锦瑟。古代用锦织成的弦乐器。
牖:窗子。
腊梅:即冬青,又名天门冬、冻绿,落叶灌木。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依枝上:依着树枝。
鸟:指杜鹃。杜鹃啼声悲切,古人常用来寄托哀思或抒发情感。
啼:鸣叫。
数:数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秋景色的诗,诗人在深秋季节里,看到邻家院中的一株高大的梧桐树上的一片叶子落下来了,他感到十分惋惜。这株梧桐是邻家的,因为隔了一道溪水的阻碍,看不见它的全貌;而它所发出的声响却能传到自己家的窗前,所以引起诗人的联想,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写景,以“隔溪”二字点明题意,又以“初残”二字写出梧桐叶落的时间和状态。梧桐树高入云霄,枝叶扶疏,每当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时,其景象极为凄清。然而,作者只从梧桐树上的一片叶子落下来着想,没有从梧桐树本身的生长状况着眼,而是着眼于梧桐树叶子的脱落,这就使读者产生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梧桐叶子落地的凄凉之情。
颔联由写景转入抒情。“对牖”,就是对着窗户,也就是面对着窗户里的窗纱,意思是说,诗人隔着溪水看到邻家窗户里传来的窗纱上的斑痕。“对牖”,“隔溪”二句,不仅点出了梧桐叶落的具体时间,而且把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了。梧桐叶落在窗纱上,虽然看不见,但可以想象得出它的形状和颜色,同时也可以听到它在窗纱上“沙沙”作响的声音。因此,诗人便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腊梅微吐”。“腊梅”即冬青,又名天门冬、冻绿。这种植物的花期很长,从冬季到春季,一直开放不断。“微吐”二字写出了梅花开放时那种含苞待放的状态。“微吐”二字与前文的“初残”二字形成鲜明对比,不但写出了梧桐叶已落尽,而且写出了腊梅还刚刚露出一点头绪,表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
颈联进一步写景,并把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系起来。由于梧桐叶已经落尽,所以只能看到枝上一只杜鹃鸟。杜鹃鸟的鸣叫声清脆悠长,常常被人们用来表达离别之情。“鸟依枝上轻啼”,既写出了鹃鸟在枝头婉转啼叫的样子,也写出了鹃鸟的鸣叫声给人带来的愉悦之感。“花隐林间暗数”,既写出了林间的梅花在密林之中若隐若现的情景,也写出了诗人看到这一景象时的惊喜心情。“花隐林间”,既点出梅花的颜色,又写出梅花在密林之中的朦胧美。“暗数”,既写出了林中的梅花数量不多,又写出了诗人看到这一景象时的惊喜之情。
尾联两句一扬一抑,感情起伏跌宕,富有韵味。前一句“鸟依枝上轻啼”,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后一句“花隐林间暗数”,既写景,又是议论。诗人在赞美腊梅的同时,也在感叹岁月流逝,时光易逝。
此诗构思巧妙,用语自然,不雕琢而富情味;意境清幽,音韵和谐优美,堪称咏物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