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淮关多雨雾,浊流广野不可住。
风钻破板索舟瑕,乌啄枯芦窥水蛀。
云沙茫茫日易暮,绛蜡华灯在何处。
黄昏缊被雨暂止,半夜再作喧两耳。
巴蜀漏天置我床,杜陵破屋无过此。
舵工疾起少良算,久晴无备只长叹。
两番织苇粗掩湿,五鼓谯楼寒达旦。
雨细作雪如吹尘,对面相语不见人。
十钱一束换青薪,市酒亦觉生精神。
阴晴变化不可必,人生遭遇理亦一。
事当风雨且努力,岂得前途无白日。
【注释】
淮关:指淮河上的关口。北门:指北门关,在今安徽省六安市境内。多雨雾:天气潮湿,常有大雾。浊流:水流浑浊。广野:原指广阔的田野,这里指广阔的河流地带。不可住:不能在此久留。风钻破板:指大风猛烈吹打船只的船板。索舟瑕:指船帆被风吹破。乌啄:乌鸦啄食。枯芦:枯苇。窥水蛀:指乌鸦啄穿木船,露出水中的木桩。云沙:即沙尘。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日易暮:太阳快要落山了。绛蜡:红色蜡烛。华灯:光彩华丽的灯火。两耳:指耳朵。缊被:粗布被子。雨暂止:雨停了。喧两耳:喧闹的声音。巴蜀:今四川一带。漏天:指天空中布满乌云。置我床:指把我安置在床上睡觉。杜陵:地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破屋无过此:指没有比我这所破旧的屋子更糟糕的了。舵工:船上水手,泛指船夫。疾起少良算:急忙地计算好情况。良算:周密的考虑。久晴无备:长时间没有准备。只长叹:只有长叹而已。两番:两次。织苇:编织芦苇帘子或苇席。掩湿:遮挡雨水。五鼓谯楼:五更时敲报时鼓的城楼。寒达旦:冷彻到天亮。雨细作雪如吹尘:雨下得很小,好像变成了雪花。相语:互相说话。不见人:看不见人的面庞。十钱一束换青薪:用十文钱买一捆青柴。换青薪:换取柴草做饭。市酒亦觉生精神:买酒也感到有精神。阴晴变化:天气由晴转阴或由阴转晴。理亦一:也是一回事。事当风雨且努力:事情就像遇到风雨一样,要努力坚持。岂得前途无白日:怎么能说没有阳光普照的日子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道三年(1167)春初在江州任上写的一首描写江景和抒发人生感慨的诗。全诗通过写江边景色的变化,表现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前四句描绘江边景色,后八句抒发诗人感慨。首联写江关多雾,浊浪滔滔,无法居住。中间三联写江边风急、雨骤,乌鸦啄木,人迹罕至;诗人夜宿江边,半夜听到船桨声、人声,又听到远处传来的鼓声和人声。尾联则进一步写诗人对江边生活的感受,他看到江边渔民冒着大风大雨劳作,不禁感慨万分。
首联“北门”二字总括全文,暗扣尾联“事当风雨且努力”。首句中的“多雨雾”表明天气多变,第二三句则写天气变化无常,使人无所适从,最后两句则写江边的风浪之大,连船都难以停靠,可见江面的风浪之猛。
颔联写江边风大,船帆被吹破,鸟啄断木料。颈联写江边天色昏暗,乌云遮月,红烛闪烁,人们嘈杂喧闹,一片混乱景象。尾联写江边的渔夫冒着狂风暴雨劳作。这几句写出了江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状况。
尾联“岂得前途无白日”,意思是难道就没有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吗?这是作者对前面恶劣环境的反诘,也是对自己坎坷遭遇的自问自答。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开阔苍茫,风格沉郁悲壮,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