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竿不重手难持,来者何人往者谁。
独有西山孤竹庙,与公前殿博毫釐。

【注释】

子陵:指东汉的严光,曾为光武帝刘秀的大臣,后隐居在富春(今浙江富阳),垂钓溪水,自称“吾本欲相避,恐前后左右皆不见驱除耳”,后来被刘秀请出山做了谏议大夫。祠:祭祀庙宇。渔竿:指钓鱼用的竹竿。不重:不累。手难持:手拿不稳。来者谁:来的是些什么人?往者谁:过去的是谁?独有:只有。西山:指富春山,位于浙江富阳市境内。孤竹、公:指严光。前殿:指严光曾经住过的官舍。博:同“拨”,“拨”是动词,意思是分开。毫釐:古代长度单位,一毫為十分之一釐(1厘=0.01毫米),一釐為一分之十毫,即1釐=10毫,所以1毫為十分之一釐的十分之一倍。这里用来形容非常精细。赏析:这首诗写到了过子陵祠,也就是拜访严光祠堂。严光是汉明帝时期名臣,曾做过谏议大夫,因不满当时朝政,弃官归隐于富春山。他一生淡泊名利,过着清贫的生活,与世无争。后人为了纪念他的高风亮节和高尚品德,就在富春山为他修了一座祠堂,称为“子陵祠”。诗中写到“渔竿不重”,意指诗人手持的渔杆虽然很轻,但是因为太累了,手就难以再稳地支撑着它了。这一句是说诗人在拜访严光祠堂时,因为太过疲惫,手中的渔竿都有些不稳了。而后面两句则写的更具体一些,“来者何人?往者谁?”这是在问:“来的人是谁呢?去的人又是谁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询问那些前来拜谒祠堂的人们的身份。最后两句则是写严光祠堂里的建筑风格。“独有西山孤竹庙,与公前殿博毫釐。”这句诗的意思是:只有那座孤独的西山上的孤竹庙,和严光曾经居住过的前殿一样,都能体现出严光那种超俗的品格。“博毫釐”指的是非常精细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那座西山上的孤竹庙和严光的前殿都非常精致和精美。整首诗通过描写拜访严光祠堂的情景,展现了严光那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高洁品质,同时也展示了富春山的美丽风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