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深溪春事幽,文章千古说风流。
我今犹恨当时笔,欠写新亭一段愁。
【注释】
书兰亭记后:指王羲之的《兰亭序》。兰亭:地名。在今安徽宣城。晋穆帝永和三年(347),会稽郡内史王羲之与谢安、孙统等四十二人,到会稽南郊修禊,作《兰亭序》。
高竹深溪春事幽:意谓高高的竹子生长在深深的溪边,春天的事情十分幽静。
文章千古说风流:意谓文章千古流传,都称赞他的风流才情。
我今犹恨当时笔:意思是说,我现在还恨当初自己没有下笔。
欠写新亭一段愁:意谓未能写出自己对新亭一事的忧愁。
【赏析】
《书兰亭记后》,是一首题画诗。《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王羲之是大书法家,他写的字,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据说他年轻时曾经写过一篇《兰亭序》,但后来被人偷走,没有留下。后来,有人把这篇《兰亭序》刻在石头上,竖立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县)的兰渚山上。所以,后来的人就把它叫做《兰亭序》。
这首诗是王羲之的侄儿王献之写给他父亲王羲之的。他在信中表达了对伯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忧虑之情。这首诗写得非常好,非常感人。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高竹深溪春事幽,文章千古说风流。”意思是说,高高的竹子生长在深深的溪边,春天的事情十分幽静。文章千古流传,都称赞他的风流才情。这两句话是对前两句的概括和总结。
王献之写到:“我今犹恨当时笔,欠写新亭一段愁。”意思是说,我现在还恨当初自己没有下笔。未写出对新亭一事的忧愁。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兰亭序》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敬仰之情和自己内心的忧虑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