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昔圣贤国,今为鬼魅场。
事权投寂寞,父子见凄凉。
地出廉泉细,天流浊渭长。
谁收首阳骨,雪白照斜阳。
【注释】
感事二首其一:感叹国家大事,抒发感慨。
古昔圣贤国:指古代的圣贤之国。
今为鬼魅场:现在变成鬼魅般的境地。
事权投寂寞:事权的归宿在孤独冷落。
父子见凄凉:父子相见都感到凄凉。
地出廉泉细:地下流出的泉水细腻如丝。
天流浊渭长:天空流淌着浑浊的渭水。
谁收首阳骨:谁能收回首阳山的骨头?首阳,即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兄弟守节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后人以他们为榜样,故称首阳。
【赏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因避安史余党,隐居终南山中,过着清贫的生活,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他的感慨与不平。
首联点明了时代背景,昔日的国家是圣贤之地,如今却成了鬼魅之场,这种变化令人震惊。颔联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现实,事权已落人孤儿寡母之手,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凄凉的世界。颈联则描绘了一幅凄清的景象,地下流出的是细如丝的清泉,而天上流淌的则是浑浊的渭水。尾联更是将诗人的愤慨之情推向高潮,他质问谁能收回那些被玷污的骨头,以此来象征那些被颠倒黑白的人。
从艺术手法上看,此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古代和现代的对比,以及对天地自然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人在诗歌中融入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使诗歌富有哲理性,更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愤怒的作品,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