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闻高誉,风神若见之。
化从观物后,清似在山时。
晓鼓沈河树,秋尘生研池。
凄凉携鹿路,来者复为谁。

【注释】

湖海闻高誉,风神若见之。——陈复新挽诗:我在湖海听闻了你的高风亮节和崇高声望,就像看见你一样。

化从观物后,清似在山时。——陈复新挽诗:观察万物,你会化为清凉的清风,像在山中一样清冽。

晓鼓沈河树,秋尘生研池。——陈复新挽诗:清晨的钟声沉甸甸地敲打着河水边的树木,秋天的尘埃又滋生在研磨过的池塘里。

凄凉携鹿路,来者复为谁。——陈复新挽诗:我凄凉地走在这通往鹿群的路上,你来了又会是谁呢?

赏析:

此诗是陈复新为好友送行的挽词。

首联:“湖海闻高誉,风神若见之”,诗人听说友人在湖海间享有盛名,心中十分高兴,但想到友人离世之后,再无人能见到其风采,不免心生凄凉。

颔联:“化从观物后,清似在山时。”诗人想象友人生前观察万物,会化为一股清风,如同山林中的清风那样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颈联:“晓鼓沈河树,秋尘生研池。”诗人描绘出一幅清晨的景色:晓钟声在河面上回荡,秋日的尘埃在池塘里滋生。这画面充满了凄凉之感。

尾联:“凄凉携鹿路,来者复为谁。”“凄凉”二字表达了诗人的悲伤之情,而“携鹿路”则暗示诗人与友人曾有过深厚的友情。诗人问:你来了又是谁来了呢?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对其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